国内共享自行车盛行已经有好一段日子了,打着为人民提供便利的旗帜,mobike、ofo、小鸣等共享自行车平台纷纷冒起。继打车app之后,“共享自行车”成为国内共享经济的一股黑旋风,席卷了全国主要城市。
期间,网络上也不乏对“共享自行车”表示质疑的声音。笔者亦是一直对此行业发展存疑,但仅在个人朋友圈稍作吐槽:车辆颜值低、高额押金对用户造成财产风险、“万人骑”导致的卫生问题、车辆缺乏有效管理机制等。
而在江苏杭州等互联网行业必争之地,共享自行车数量与日俱增,并且早已到了“过剩”的境况。钱塘小区西侧的一处空地已沦为【 单 车 公 墓 】。当地居民纷纷指责:共享自行车企业过量投放造成极大的车辆浪费、土地浪费。

从以上的航拍图片可以看到:现场堆满不同颜色的自行车数量已有数千辆。附近居民指出有关情况已经持续两个月,每天仍陆续有一批批的共享自行车运到空地堆放。从堆放车辆的颜色可以识别到:车辆过剩的情况并非单一企业存在的问题。
有居民上诉当地城管,而城管中队队长表示:共享自行车的 “ 野蛮增长 ” 本身已经严重影响到交通秩序以及市容市貌。每日有数十宗的共享自行车乱停乱放的投诉,只好将车辆暂时集中存放到尚未使用的空地,后通知各家公司前来处理,但目前处理情况并不理想。

在此,笔者不得不感慨:“共享经济”的本质应该优化社会资源,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但由于互联网市场对于“增长”过份盲目,为提升产品的市场份额,无视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不管是 mobike、ofo 还是小鸣 —— 这些已为人熟知的共享自行车品牌,虽打着“共享经济”的名号,但其实质是违背了“共享经济”的本质!
只图“圈用户、用数据忽悠投资人”,才是这些企业运作的本质。

个人一直为使用过这些共享自行车产品,除了出于对它们作风的不齿,主要还是因为产品造型太次了。这么 low 的自行车,骑着一点都不爽,共享自行车根本无法从根本上满足骑行一族对骑行的需求!
2017. 06.14 更新
上海正计划推“共享单车团体标准”,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从共享单车标准(讨论稿)内容来看,主要是对共享单车的技术条件和服务做规定。其中,共享自行车一般连续使用三年需强制报废,且报废车辆不允许进行拼装、修理后再投入市场;共享单车的软件系统应具备 GPS 定位功能,押金退回时效应不超过 7 天,同时年龄在 12 岁以下的儿童不能骑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