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子》日读 | 大器晚成(四一)

《老子》日读 | 大器晚成(四一)

作者: 慕清寒 | 来源:发表于2023-09-16 16:55 被阅读0次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网图侵删

译文

上士听了道之后,就会不遗余力的去践行;中士听了道以后,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之后,毫不掩饰的嘲笑。其实,真正的大道,不是人人都能够看的懂,听得明白的,如果不被那些普通人取笑,就不能称得上是道了。

所以,老话说,光明的大道,看上去却黯淡无光;前进的时候,反而给人感觉越来越不如以前;平坦的大道走起来,却像是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一样。

至高无上的德行就好像幽深的峡谷一样,德行广博反而给人有所缺失;修身立德这件事最好要像小偷一样,偷偷摸摸自己做就行了,不要公之于众,生怕别人不知道你从此要做个好人;质朴真实好像可以改变。

纯正的白,其实,是含有一定的污垢在里面的,如果连世间的污垢、羞辱都无法承受,怎么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白”呢?真正方正的东西,你是无法感受到有任何棱角的,因为,眼睛看见的距离是有限的,如果足够大的话,已经超出眼睛的感知范围,自然无法辩识出来有无棱角。那些贵重的物品,通常都是最后才能呈现在人们面前,因为,既然是贵重的,宝贵的,肯定是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进行雕琢,所以,总是会晚于普通物品。

真正好听的声音很少有人能够听到,因为很少人会跳出世俗的藩篱,内心浮躁,无法静心,所以,不可能听到;另外一个原因在于,由于认知受限,很少人能够真正懂得欣赏。同样道理,真正高大的形象,在现实中很难被人感知到的,原因在于,这样的人容易被人羡莫嫉妒恨,最终的结果就是被雪藏,或者,这种人不愿同流合污,只能激流勇退。因此,真正的大道总是处于一种隐秘的状态,是很难被凡夫俗子所辩识的。

这个世间,只有道,能够做到给万物提供无限期的帮助,万物通过按照道的规律进行演化生发,才形成了精彩绝伦的宇宙百态。

相关文章

  • 来,打开千年的穿越之门,我们和老子一起做做“精神体操”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创始人老子唯一著作。在这本著作中,老子提出“大器晚成”的概念,指经过长...

  • 大器免成

    “大器晚成”,并不是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本义是“大器免成”。 器,皿也。通常而言凡人为而成者谓之器。 “大器免成”的...

  • 真正的高手,为人处世时,都遵循这3个原则!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中说道: “大白若辱, 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 ...

  • 望星空

    读老子,望星空,星空格外灿烂; 望星空,读老子,老子分外庄严! 这天,老子将青牛放在涡水边畅饮,...

  • 道德经·第41/81章 - 大器晚成

    道德经·第41/81章 - 大器晚成 春秋时期 · 老子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

  • 《忽说八道》十七

    天南海北读《老子》 1 读《老子》难,读懂《老子》更难。原因有几: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

  • 文史 | 老子 大器晚成有多晚?

    “大器晚成”,是众人熟知的成语。北宋陈师道的解释最精辟,称“暮年方妙”。 这个说法来自《老子》,原文如下:“明道若...

  • 书录《古语四颂》

    古语四颂”是莲池大师据老子道德经整理的《大音希声》、《大器晚成》、《大 智如愚》、《大巧若拙》四首; 莲池大师 《...

  • 《得到-极简老子》——大器晚成

    大气晚成:大材大用大人物大材料,反而难以或无法很早成功。 事情越大越难尽善尽美,小巧之物说成就成庞大之气,则永远不...

  • 鸡娃还是散养?

    ✅ 12.15阅读《老子的心事》509-528页Day45 1.我读到了什么? 大器晚成才符合道的规律,过早、过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日读 | 大器晚成(四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zci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