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音乐课程标准》3

《音乐课程标准》3

作者: 法雲 | 来源:发表于2018-08-03 18:56 被阅读58次

    课标里的前言部分包含: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前两篇文章分别讲了前两点,今天来讲前言最后一点,课程设计思路。包含五方面。
    涉及书籍:《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新版音乐教学论》(买),《音乐学科教育学》


    一、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

    • 2001年前我国的教学领域是以教学内容来划分,包括:唱歌、欣赏、器乐和识谱。现在为了强调其美育功能,凸显人文属性,培养创造力,把教学内容变为根据活动方式来划分,分别是: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 我国20世纪初开始,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在课程功能和内容上,经历了如下发展阶段:
    1. 在20世纪初叶,音乐课程功能以德育“教化”为主,内容以唱歌为主。1907年颁布的《学部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载:“音乐其要旨在使学习平易雅正之乐歌,凡选用,编制歌词,必择其切于伦常日用有裨风教者。乐歌乃古人弦诵之遗,择五七言故事歌词旨雅正、音节谐和、足以发舒志气,涵养性情,篇幅不甚长者,于一星期内酌加一二小时教之。”
    2. 20世纪20年代,内容由唱歌,加入了乐理和识谱。1923年的《小学音乐课程纲要》载"使学生能唱平易的歌曲,能识简单的乐谱,并发展快乐活泼的天性,和涵养和爱和群的情感。(说明音乐在合群,群体这方的狡猾作用真的非常强,我要加强集体,合作方面活动)。”
    3. 20世纪30到70年代,在前基础上由加入了欣赏。全部内容包括:乐理,视唱,写谱听音,唱歌,欣赏。新中国成立后, 把内容分为唱歌,音乐知识和欣赏三部分。明显注意到了其审美功能。
    4.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前基础上增加了器乐教学。
    5. 21世纪课标为了凸显其人文性,美玉功能,把教学内容整合为:感受与欣赏&表现&音乐与相关文化&创造。

    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 蒙台梭利的教育法据我所观察,是道尔顿的鼻祖,所以我需要从这里开始。
    • 老师重点是引导,他不是当演员在讲课,演课,而是当导演,在引导。
      让他们自己去:倾听音乐、发现概念、想象空间、发展旋律、创设环境、组织素材、争辩问题。
    • 音乐课应该是交互式的,对话,建构与参与。
    •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与审美体验和文化的关系

    • 音乐虽然没有文字的语义性,但其不断精细了人的感知与思维情感。必须,反复倾听,唱奏音乐。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课程内容

    • 三个学段,具体内容会在后面教学内容与目标里非常详细的说明。

    课程内容的设计,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给教师和地方音乐课程留有创造和选择的空间

    • 这样做,一方面能使学校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地区不同,条件不同,偏远山区和一线城市不能使用完全一样的教学计划这样。

    以上就是课标的前言部分总算写完了,之后就是正式开始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加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音乐课程标准》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zeu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