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与读者讨论就重读路遥和他的信息,因此,对网上的、自己曾经看过的路遥的信息格外在意,等于是是回顾历史。记得看过别人写的有关路遥生活的一篇散文,当时看的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路遥的作品我看的不是很多,但我感觉他最好的最真实的就是那篇6万字的创作谈《早晨从中午开始》,到现在感动的我都黯然流泪。那时看觉得特别佩服他的写作精神,不要命了也还是写作,文学比生命大比生命重要,其他一切都是不必要可忽略的。正如路遥到临死前才感悟:生命才是正本生活才是正本。为了文学什么都没有了爱情和家庭没有了亲人没有了,只有把自己当偶像的所谓朋友只有所谓的矛盾文学奖,那还有什么意思呢?为了生前非得留下传世之作就这样透支生命的能量,其实这些心态无疑都是一种功利性的,文学的真诚性值得怀疑。路遥错了吗?写作是什么?它再伟大那也是有生命才能做的事情。这份忘我的文学激情肯定被赞赏,但是慢着,这是一种对文学事业的过度开发行为,是把文学定位于高于生活的最典型的做法,是对生命的蔑视,是不尊重生命规律的行为。其实文学顶多与生活平起平坐就已经超标准,文学低于生活才是常态,除此便是虚妄。
感觉路遥的作品若从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和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小处着笔来看,尤其是他对中国小市民生活艰辛历程的细腻、生动而真实的再现,《平凡的世界》因此比其他所谓史诗性的中国其他作品,显得更加大气。我重新认识了路遥,并喜欢上了他,决定买一套新《平凡的世界》。重读路遥让人感慨万千!路遥文学上成功但人生的失败与遗憾也太甚了!《平凡的世界》几年前读过,手边没有,在网上重读了两章,确实是中国人尤其是农民子弟的生活气息,路遥的文字朴实实在但并不深刻与传神!与《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精神信仰的力量相比,《平凡的世界》只是中国人特定时期的文学教科书。
今天下午3点半——6点“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的阅读讲座,来了很多读者,进行了两个半小时,读者们听的很认真,探讨的很热烈!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正因为其是普通生活者的平凡而真实真情的生活历程,才让人更为感动,我们就是里面的一个个主人公!路遥告诉我们要正视人生的苦难,以优雅的意志力超越这苦难!因此这是一本讲述人如何迎接苦难挑战的教科书。最后在读者互动时间,一个读者讲起了自己的这样一个故事,其实这已经不是什么故事,而是自己的一个真实的人生经历:一天一个青春男孩儿在读《平凡的世界》,后面的一个女孩递给他一张纸条,说我也喜欢这书,你能告诉我这本书里提到的“越位”是怎么回事儿吗?他把答案写上,回身递给那个女孩儿,在一瞬间他被女孩儿羞涩的一双黑眼睛里的闪电俘获,几个月后他就幸福的“越位”了,坐在了女孩身边和她一起读书学习。看,单单就这本《平凡的世界》就使他的人生成功的“越位”一次。而这个事件,也引起了我的兴趣和思考,尤其是它对“图书馆阅读”话题的重要性和价值,开启了我的“图书馆小说”的系列写作,目前正在修改加工我的“图书馆小说”《越位》。因此说,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在一个普通高校的图书馆经典阅读的故事行进中,也促成了我的写作人生的一次“越位”——成功还谈不上。
讲座过去了很久,到了炎炎夏日,那天我顶着炎热酷暑到市里买回一套《平凡的世界》,崭新的,精装本的,心中这个兴奋和幸福哦!在图书馆这套书也有,但现在买来新的就是我的心爱的尤物一样。那天,我是一半儿的路程坐公交车一半儿的路程是是走着,渴了就买一元一瓶的纯净水,累了就找个石块坐坐,努力而激情的梦想与怀念路遥先生。好比是在走长征路,只不过这是一个心灵的长征路啊!这个心灵与杰出人士的历史有关,因此这是一种历史情结: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断不可以忘却历史和历史中的呕心沥血的杰出者!与路遥为这本书的咳血而死相比,我如此这般装模作样的走走长征路,太小样儿了啊!因此我说,这仍是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对我本人生活和人生思想深处的又一次成功的“越位”——我绝不淡忘乃至忘却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