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好多妈妈都不解的问我。“哎呀,我们家宝宝总是喜欢带着自己的娃娃去幼儿园,我说脏了吧,给她洗了,结果又哭又闹,就是不肯去幼儿园”。“我家的娃也是,上次接她的时候,忘记带了,硬是逼着我去幼儿园给她拿回来”。“哎,我家娃还在家里给他的玩具洗澡,边洗边和他说话,我家娃不会是什么问题了吧”。
1
其实都不是,这只是孩子的“泛灵论”在作怪。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时期的孩子,特别是3-4岁的孩子,都会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泛灵论。在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把所有的事物都当成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有思想的。
孩子将时间万物都赋予了灵性,他们会把玩具都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和它玩游戏,说话,也会觉得玩具和他们一样,是需要吃饭、睡觉甚至是需要洗澡等的。所以,你就会经常见到一些“奇怪的”现象。
吃饭的时候也要给玩具喂饭;
洗澡的时候也会帮娃娃一起洗澡;
会跟自己的玩具说话;
不小心踩到小花小草的时候,会萌萌地跟它说“对不起”;
跟玩具玩过家家游戏的时候,会给玩具娃娃打针,会抱着它哄它睡觉
.......
其实,所有的这些都只是因为孩子正处于“泛灵论”时期。
2
小吕老师现在带的小班刚好就处在这样的时期,有时候呀,真的是哭笑不得。印象很深刻的一次,一个小男生搬小椅子的时候不小心撞到我搭班盛老师了,结果他第一反应是看看他的小椅子有没有事。盛老师故意说,哎呀,你刚撞到我了,很痛诶。结果,着小男生一点也没睬盛老师,只顾着安慰自己的小椅子。在他的心里,其实小椅子就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撞到也会会疼,会受伤。
我理解这个小男生,在他的世界里,其实已经将小椅子当成他的好朋友了,好朋友一样也会痛,也会受伤,所以需要自己的安慰。
3
再这样的时候,我们对他们的行为如果给予支持和配合,不嘲笑也不阻止,他们也会感觉到我们成人对他的爱和尊重,对他们构建自我的安全感十分重要。
更重要的是,老师和父母们懂得这个现象,也会离我们的孩子们近一点,再近一点。
尹建莉曾说:只有懂孩子,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才能有质量的爱孩子。
而我们,正在努力地做一个最懂孩子的老师,最懂孩子的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