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刻意练习的方法是2017年在北京,公司里的一位何老师教会我的,他接连问了我两个问题,问我的那是一个震惊。
以下是这两个问题的大概意思:
你写文章的时候怎么去写,使自己写的越来越好?我当时啊了一声没回答上来,虽然会看一些网上的文章,但感觉收获并不是很大,也不会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接着他又问,那怎么样去写还和原来差不多,也不会进步太多?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我现在的状态就是这样啊!当时也很佩服我的勇气,直接就把这句话说了出来。苍天啊,这两个问题类似于晴天霹雳、当头棒喝、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感觉用多少这种表示打开了新世界大门都不过分。
后来他就告诉我一个方法,该如何去工作、去学习:
1、找到所在行业的大师级别的人物,观察他们怎么做事情,观察他们的行为习惯。
以某一篇看书为例,观察这本书,从标题到每一章节,观察事物本来的面目。说实话当时我怎么也理解不了这句话, 不知道观察什么,后来了才大概了解一点,那就是看结构,看作者是怎么构思整个框架的,能不能借用,然后框架里的每一部分又是如何展开的,观察、拆开,如标题背后的逻辑,为什么要这么写,还能怎么写等等。
2、练习,刻意练习。以教为学。
根据大师的方法、写作路径去练习,大师用这个逻辑,你也用这个逻辑,类似于临摹。然后可以把你掌握的大师的方法交给别人,教给别人才是最有效掌握一种能力的方法(不接受反驳)。
3、改进、创新,形成自己方法。
在充分学习、掌握了大师的方法之后,寻找更有效更合适的方法。
总之,这三步,不管在当时还是现在仍然受益匪浅!
后来机缘巧合,经过很长时间才看完《刻意练习》这本书,所以想写写看完后的感受、收获。
首先,“一万小时定律”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就是不管在哪个领域,只要练习时间达到一万小时以上就能成为专家,但其实只有正确的练习方法才能有可能使你成为该领域的专家,那就是刻意练习。
要了解刻意练习还得知道一个概念:心理表征,简单点理解就是我们的大脑在思考的时候,相对应的心理结构,可以是具体的、抽象的。比如说到“蒙娜丽莎”,你的眼前是不是会浮现出那幅著名油画?这就是脑海中的心理表征。但是不同人的心理表征不一样,有的人更详尽、更全面,还会想到这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等等。
而刻意练习就是让我们建立心理表征的过程。
因为心理表征可以帮助我们处理信息,理解和解读它,把它保存在记忆之中,关键时刻拿出来调用,从而有助于解析信息、找出规律、制定计划、高效学习。
比如,最优秀的球员能在一瞬间就辨别出规律并做出响应,充分利用球员的弱点或本方努力创造出来的空档,甚至解读出球场规律,预测到可能出现的结果;比如,经验丰富的攀岩者已经对把手形成了心理表征,无须有意思考就能决定采用何种抓握方法等。
那么该如何去刻意练习?
在一个合理发展的行业领域,并找到一位好的导师,给你布置作业、给你反馈,根据反馈调整努力。
用那些杰出人物成功的方法,不断练习,然后调整训练方法。它是在舒适区之外,就是不断尝试刚好超出他能力范围的事情。这个过程让人很不舒服,所以要尽最大的努力。
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不断努力达到目标,并修正目标。除了导师的反馈,要学会自己反馈。
刻意练习聚焦于过去获取的技能的某些特定方面,致力于提高哪些方面,并且几乎总是构建和修改那些过去获取的技能。刻意练习即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也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它与传统的教授知识的方法不同,刻意练习聚焦于绩效和表现,以及怎样提高绩效和表现。
如果没有导师也没关系,可以自己创造训练方法。专注、反馈、纠正。将技能分成几个部分,反复练习,有效分析,确定不足之处,然后找到办法解决它们。这一过程就是上面何老师教我的方法。
保持动机,是你在刻意练习中要面对的最大问题。
没有意志力这回事,意志力都是事后赋予某个人的优点。没有科学证据证明可在任何情形中运用的意志力。所以要保持动机,要么强化继续前进的理由,要么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
留出固定的练习时间,压缩练习时间,这样可以保持专注。远离影响你分神的东西。
信念,相信自己可以成功。取得的阶段成果本身可以成为动机的一部分。营造社会动机,身边的人鼓励支持等。加入相关小组,和大家一起学习,互相监督。
刻意练习的路是孤独的,可以精心设置目标,达成目标给自己一个小奖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