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记得几年前有一本书的内容介绍: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人生的结局,而格局往往由眼界决定。
一个人的眼界可以通过旅游,交友,读书三方面提升。你可以同时从三方面下手,也可以从某个单方面做到极致。比如,超级宅男康德几乎一生都在家里的方圆几里范围内打转,喜欢宅在家里读书,成为了一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哲学家!
18世纪,德国,柯尼斯堡。
如果当地居民,谁家的表走得不准了,那么需要做的只是蹲点到康德家门口调时间,因为每天下午4点,康德会准时出门散步,其准确度相当于今天央视《新闻联播》前的××表为您报时。这一规律行为直到卢梭《爱弥儿》的出版,作为卢梭超级粉丝的康德,对《爱弥儿》爱不释手,以至于忘记散步。那天下午4点,教堂的钟一如往常敲响,可康德还未现身,柯尼斯堡陷入一片恐慌,大家一致以为:教堂的钟竟然坏掉了!
康德是个全才,除了哲学,他还通晓逻辑学、数学、物理、力学、地理、生物、神学、自然法,是“星云假说”的提出者。后世有多少人质疑这个身材矮小,只有157厘米,先天不足,胸腔狭窄,体质羸弱,一辈子离群索居本应孤陋寡闻的乡巴佬,究竟体内有何力量能完成惊世傲人的“三大批判”,并成为一代哲学巨擘。周杰伦有首歌《阳光宅男》,我想形容康德最为恰当:康德宅的是外在,内心绝对笃定,强大到万里无云,阳光普照!
回归正题,说说康德的单身趣闻。在当时的西方哲学圈,只要你有足够的名誉,哪怕你长得再丑,经济再穷,都会有无数美女投怀送抱。而康德虽说有点矮,颜值也不算超级高那种。但康德的颜值至少在合格线上,而且当时整个哲学家掀起“康德热"的潮流,甚至马克思也在这潮流研究他的学问。可以说当时的哲学圈,只要他敢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这种情况下,他依旧一生未婚,甚至不近女色。还有些人,深度挖掘康德私生活。研究面从康德的男仆兰泊到康德资助过的男学生,最后得出结论:康德是个同性恋!
然而真相是——除了家庭负担过重之外,是因为康德是欧洲中世纪体液理论的严格恪守者,说白了就是:人类体液就是生命力,体液只能在体内循环流动,如有消耗,人就会衰老死亡。所以,剧烈运动?NO!会汗液流失!法式热吻?NO!会唾液流失!XXOO?哼,想都别想!康德一生活了80岁。(康德那个时代欧洲平均寿命是45岁,现在是接近80岁)
这让我想起李笑来的一个观点,你不会成为你想要的模样,只会成为你相信的模样。
中世纪的体液理论已经被证明是伪科学了,类似于前些年某个养生大师说:“煮绿豆吃能包治百病,能美容养生,能延年益寿…",不是说康德愚蠢,只能说愚昧或者说有局限性。正如康德自己所说的,人认识的所谓真实世界会受观察者自身的局限性影响,从而影响真实性。
所谓哲学,是看清楚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包括自己),然后依然喜欢它。
康德是个“极致而不极端"的人。他虽然拒绝剧烈运动,但知道适当的规律运动对健康有帮助,每天下午四点出来散步,晒太阳。(温馨提示:在中国春秋两季晒太阳合适时间是下午四点半左右,夏季是五点半,冬季是三点半)
极致而不极端非常不简单,也非常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我们多数人常常会极端的时候,却很少有极致的时候。历史上的很多哲学家都是“既极致又极端"的,唯独康德这股清流,非常极致,非常充实,不极端,温暖平和。
他的“三大评判"更准确来说是“三大分析",他的“纯粹理性"指出:行动也罢,知识也罢,最终都能为“理性回归"提供帮助,实现自由,幸福,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