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
《学会归零,我们才能创造》
图:一包仁丹
图:佛爷(财富管理)
《学会归零,我们才能创造》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内在系统的构建看到图片这句话,这是认知一个维度,来自于对方对自己的认知的内心投射。而在人的内在驱动力没有被看见之前,人的确是环境的产物。
在后现代心理学的化模型里,人是有一个神(信仰)在自己的内心,也就是心念和内驱力,只要保护好,不被破坏,这个内驱力非常强大的。
当然需要现实的基础,尤其是文化和语言。就像昨天我看到父母那一辈,她们的阅历和文化还有认知,决定了思维方法。
那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把她们认知的源头能纠正,其实也把她的认知也纠正了,因为她信那个源头,认为那个人说得对,玄,能把家族发生的大小事算出来(据说是阴阳师可以看见两个世界的,而我自己也是没有看过的)
现在有一点理解,朋友们为什么她们不喜欢我说专业术语,她们也告诉我,不要再用这些方法去自我剖析了,这些是心理暗示啦。
很多时候,毁掉一个人不是无知,而是自以为知,没有了解这个人说这个话的背景(知识,阅历,经历等等……)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通过提问是可以收集信息和沟通,解决问题不能在提问题中解决问题。
解决需要跳出问题,清理认知误差,归零。
不然很容易陷入另外一个点——我熟悉谁,我觉得谁安全,谁能给我提供资源而我讨好谁,失去了面对真相的勇气。
也许如《乌合之众》所言,群众对真相不感兴趣吧……
个人是喜欢后现代心理学的。
其中周梵老师经常提到,忘了你知道的一切,你未来无限可能。
李欣频在她解读书《零极限》也涉及到归零的概念,只有在空性,空无之中,才会有最大的可能和机会突变,诞生全新的一切,而不是复制旧版本。这时,你需要脱离“时间线”的概念。
把自己放在“无时间”的状态,进去心流引力(源自无力学的万有引力定律,而后现代心理学是把物理学的空间和宇宙思维增加的),那种状态是绝对的自在,喜悦,这是发挥创造力,进行创造的最佳环境。
也就是在独处的时候,人是比较 创造力的。
你不需要去深山野林,生活便是最大的修行场,你所遇到的每个形形色色的人,都是镜子一样,也是心念➕ 方法
多看看大自然,还有大自然里的农夫,你们读书人就是懂太多,庸人自扰之。
在这张图片中,我比较关注墙上的图片。
《学会归零,我们才能创造》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内在系统的构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