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杀了鲍老师的那个孩子怎样了

杀了鲍老师的那个孩子怎样了

作者: 佳邻千金 | 来源:发表于2018-04-24 14:58 被阅读0次
    杀了鲍老师的那个孩子怎样了
    杀了鲍老师的那个孩子怎样了

          鲍方老师去世了。

          鲍方老师追悼会那天,有众多的人围观,几辆车车头系着白花,缓缓送鲍老师离开校园。学校大门上,写着“沉痛悼念鲍方同志!”“鲍方同志永垂不朽!”。他的亲人抱着他的遗像,在人群里哭走得跌跌撞撞。这样的场面让人痛心。

    悲剧怎样才能少发生?怎样才能不发生?

        积微凉成大寒。不尊重生命带来的就是对生命的戕害。受害的生命不止鲍方老师一个,还有那个手握尖刀的学生。他们俩都是染血的悲哀。

          回忆起因,似乎很简单,就是小事。放假了老师让他看励志电影,写500字的读后感,他不愿写,不想写;老师说,不写,就转班。就在老师要掏出电话通知家长的那一刻,他爆发了。老师倒在血泊里。他跑到班里,对他的同班同学鲍老师的女儿说,“我把你爸爸杀了。”在同学的惊慌里,他还不罢休,又跑进办公室,对已经不行的老师脸部、头部、背部又连捅了几刀。法医鉴定鲍老师身中26刀。他对老师的恨到底有多少?这绝对不是一时的气愤,这是积蓄已久的爆发。这件事只是一个导火索,鲍老师恰好是燃爆的那一个。

          一个16岁的少年本可以开开心心地活着。据说,他喜欢漫画,宁肯吃不好也坚持买漫画本来读;他不会说脏话,待人有礼,爱好乒乓球,不爱与室友闲聊;班干部竞选从不参与,成绩可上重点大学,却并无太大兴趣,多次跟不止一个同学讲过“只想过轻轻松松的生活。”与相熟的人能有说有笑,那把行凶的水果刀层被他拿出来与几个同学把玩,还常常在课桌上刻画雕字……他本可以享受艺术对心灵的沉醉与陶冶,他本可以比较轻松地过自己自然的生活……甚至,他还可以有更海阔天空的梦想,更色彩斑斓的生命享受,更发自心底的内在自我生命的追求……一个天赋、爱好、心性皆不太同于一般俗气、功利、愚朴的学生,既获得了老师的特殊眷顾,也受到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更感受到心灵的压抑。老师的关爱、期待、严格要求成了他生命的不能承受之重。他感到的不是被尊重,而是被压抑,被扭曲。

        在现实的教育中,很多孩子如他一样,从小接受以分数以升学以找工作为目的的教育。考一个高分,上一个好大学,几乎成了所有老师,家长教育孩子的核心,甚至唯一目的。并以此为标准来评价孩老师和孩子的得失成败。

    孩子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让他只做好那一点点,能够体现在成绩上的一点点。夜以继日,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十二年如一日,不停地刷题,背书,排名,被评价,以这一点点为天为地,为一个个花季少年本该烂漫幻想勇敢丰盈的生命的全部。这一点点不是他心灵需要的全部,而是家长、学校、甚至他个人为应付社会求得“体面生存”的极狭隘的功利需求,为此,他被异化为做题机器,还不住地被要求加大马力,他们简直被变为涸辙之鲋。越有个性,越有才华,越有思想,越对自我生命有感觉的孩子,越觉得痛苦。这里,罗某某不甘,不愿,不能忍受,所以他觉得憋屈;他更怨恨如果不听从,就被粗暴地被吓唬转班,找家长——他没有选择,不听从,不沉默,就注定失去自尊,而听从遵循,又失去去自我。据说,他的怨愤是从老师让他向语文老师道歉开始,以后老师每次找他谈话他都很反感。积微怨而成大恨。而根源就是,老师爱的方向与孩子的心灵需求南辕北辙。

        爱而得恨,我们是不是该深深的思考?

          鲍方老师可惜了,一个好人,一个兢兢业业的老师就那样走了。不过,他还有一个万人追悼会,有被承认永垂不朽的时刻。

          那个孩子呢,未必生来就是杀人犯。却只有被宣判,以及以后或许悲凉的人生。

          这也值得社会深思吧!

          另外,家长要注意疏通学校与孩子的积压情绪,不可做甩手家长。

          新一代,从来是家长、学校、社会的合力之作。都当反思。

          夜来常思难忘记,大地发春华,鲍方老师事件中,恩师长眠,弟子伏法,悲剧难挽回。

          教师的责任快乐教书认真育人,何必为学生划定独木桥?学生天性万千,天生各材有其用,何必由我做主?尊重个性,点燃才华,欣赏平庸,贴心孩童,才是不愧春风对桃李的师生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杀了鲍老师的那个孩子怎样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acj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