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到近体诗,讲到孟浩然,想起他的轶事,记载在《新唐书》。四十岁的他进长安考试落榜,失意彷徨,在友人王维别墅有幸见到玄宗皇帝,应邀吟诵刚刚写就的诗作。当皇上听罢“不才明主弃”一句后,当即打断他,恼怒地说“卿不求仕,朕不弃卿,奈何诬我?”敕令还乡。
孟浩然的文人气害了他。
见到老板不知道怎样展露才华了,急于表现自已于是不择香臭“不揣冒昧”敬献美芹,结果犯忌了。讨好不成反到成了不受欢迎的人,被遣送还老家。
再说“高考”,文齐福不齐的例子多了,你的文名高,只能证明你文章写得好,不见得思想正,感情雅,未必入的了阅卷老师的法眼,所以还得恶补老庄的辩证法。
一时失意就情绪化,宣泄不满离不开它,传情达意就伤及无辜了。正像玄宗说的那样“奈何诬我”,朋友听后也会说“尔自多病,我不疏尔,奈何诬我?”好在王维这朋友肚量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