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心得
今天下午和黄老师一起到三位学生家里,与家长进行了交流。和每一次的家访一样,去到学生家里和家长交流之后总会有一些感触心得,今天也是。
第一个想法是家访的必要性。我在一次讲课交流中说到,走进学生家里,这一举动就是一种教育行为,不仅是对于孩子而言,也是对学生家庭、家长也有着同样的作用。走进学生的家里,可以直观看到孩子学习、生活、成长的硬环境,与家长或者家庭成员的交流中,可以了解到孩子成长的某一方面的软环境,这些都是在开展教育工作中极为重要的考量因素。例如今天的三位学生,有的是一家五个孩子的家庭,有的是前有两位高中生姐姐的最小弟弟身份,有的是信在出租房,有的是大家庭中的分层居住,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班主任开展教育时考虑到的方面。在学生家里与家长的交流,首先展现了班主任、学校主动的教育态度,其次是表明了学校老师正在采取的积极教育方法,这些都可以对孩子的家庭和家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促进家校共育的开展实施。
第二个想法是家访的重要性。因为有着极为突出的必要性,也就有了相当的重要性。之所以强调重要性,是因为家访工作对于孩子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意义。在刚才的家访路上,我分享了一个观点,针对某位休学的孩子,我认为这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与社会大环境围绕着这个孩子的拉扯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失败了,所以这个孩子选择了休学,是因为被社会“拉走了”,我知道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班主任已经尽了极大的教育责任和努力,但无奈的结果表明了学校教育有着难为之处,因为在这一次的三方角力中,学校教育是最弱的,而且得不到学生家庭的有效助力,更有可能是反推力。我认为在很多孩子可能出现问题的阶段,如果这时候班主任老师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家访,家庭积极配合,是可以赢得类似的“拉扯”,甚至可以说其他力量是没有机会伸向我们的孩子。
第三个想法是实施家访的难度。一项工作的开展实施,人是第一要素。所以提及家访的实施难度,第一阻力就是来自于人自身,班主任工作的复杂艰巨,或者对家访工作的认可程度不高,抗拒等因素,都可能成为家访的难度因素。如何破解这一难处,我认为首先是必须对家访必要性、重要性有正确的认知,再则是从职业素养出发,认识到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校层面也可以从政策支持、绩效奖励等方面给予鼓励,同时也必须要有相应的惩戒措施,对于家访工作不到位或者不负责的班主任老师采取一定的诫勉措施,这是对班主任的一种教育警示,也是对积极工作者的肯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