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到纪伯伦的《致孩子》这首诗,读后很有感触,下面是原文。
致孩子
纪伯伦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倒退,也不不可能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你的孩子是弦上即将发出的生命箭矢。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箭射得又快又远。
你们怀着愉悦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先讲一个小故事:
朋友是一家三甲医院的护士长,他的爱人是这家医院的主治医师,夫妻俩希望孩子将来能学医,考大学的时候,想让他报考医学院,可是孩子却偏偏选择了中文系。
为此,夫妻二人很不理解,如果孩子听话,依靠他俩多年的人脉关系,有能力让孩子回到他所在的医院,对将来的职位升迁也有好处,可是孩子却偏偏不听。
孩子毕业后,一开始在北京打拼,朋友很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不听话,明明都是为了他好,但孩子却固执地走自己的路,两人跟着着急,上火。
好在,两年后,孩子找到了合适工作,两个人才放心。
一个家庭,一旦有了孩子,孩子永远是自己的软肋,有很多情绪就是因为孩子而引起,造成家庭关系的紧张,很喜欢这句: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我想,作为家长,要经常审视自己爱孩子的方式,才会懂得如何爱孩子,我们不能改变孩子,只能给他爱,相信他,给他力量。
作为家长,也要有自己的生活,不能把全部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失去自我。
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作者提出,要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即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就会轻轻飞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是你的课题就要做好,不要把孩子的课题也由自己完成,这样才能让自己成为自己,让孩子成为孩子。
(今天太忙,水更一篇,不必点赞。)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87364/7910325465e4134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