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周太王起了覆灭商朝之心后,做了多手准备。一,迁周到岐,避开戎狄的侵扰;二,立公季为周的继承人,让长子太伯、次子虞仲到吴地开辟灭商根据地。
《史记.周本纪》记载“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以让季历”。而根据《竹书纪年》记载以及民国之后疑古派顾颉刚等人的看法,此时期的周国已经有了“翦商”的想法,吴国的建立则是打算建立西、南两个战略方向的结果。
《史记》上关于周王季的记载不多,就一句话,“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脩古公遗道,笃於行义,诸侯顺之。”
意思说:古公去世,季历即位,就是公季。公季继续修明古公传下的道德,专心推行仁义,诸侯都归顺他。从这简单的记载,我们只知道公季是贤君,却不知道他为周的昌盛发展具体做了什么样的工作?
关于周王季的功绩要追溯到商帝武乙和商帝文丁时期。武乙时,季历率兵灭程、北伐义渠,生擒义渠首领。随后武乙赐给他土地三十里,玉十对,马八匹。接着征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 ,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
文丁四年,他又领兵先后征伐燕京之戎,余无之戎,七年破始呼之戎,十一年打败了翳徒之戎,多次立下了战功。商王太丁(文丁)因而封季历为商的"牧师",即商朝西部的众诸侯之长。商王承认季历做西方霸主,号称西伯。
通过这一连串的战绩,季历率众击退周围的游牧部落,缴获了大量的财物,俘虏了大量的奴隶,巩固和发展了周部族在渭水中游的统治,许多诸侯前往归顺,使周成为商西部的一个强大的方国。
季历为周扩大了版图增加了财富,但是却引起了商朝统治者(文丁)的警惕和猜忌。据说,商王文丁为了遏制周族势力,以封赏为名,将季历召唤到殷都,名义上封为"方伯",号称"周西伯",实则软禁了一段时间后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周王季的命运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但是他的步子迈的太大,太快,太过锋芒毕露,导致身死。在当时商朝国势衰败情况下,季历却攻敌颇多,势头锐不可当,这光芒就不好比黑夜中的火烛一样耀眼。
商朝要的是可控的力量,而季历的情况确是脱离了掌控,因此,季历的死是必然,他的死能换来商朝暂时的存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