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围炉杂谭
历史有意思 丨 过河拆桥

历史有意思 丨 过河拆桥

作者: 西窗夜读 | 来源:发表于2017-11-27 12:23 被阅读1次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大凡一个人的成功,虽说是个人不断努力的结果,但又绝对离不开身前身后亲朋戚友的无私帮助和幕僚同乡的默默支持。

刘邦是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这个“翻身农奴得解放”的市井混混的种种劣迹我们也已耳熟能详。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刘邦的江山有一大半是韩信打下来的,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西汉王朝,刘邦更不可能坐上皇帝宝座。

此外,再加上谋士萧何、张良,三人被史学家称为汉初三杰”,至于其他文臣武将那就不计其数其中大多均是刘邦的同乡(韩信为淮阴人,算半个老乡吧)。“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由于同甘共苦时间久、感情深,自然格外卖力,胳膊也不会往外拐。所以说,刘邦之所以一路凯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内有良臣,外有虎将,难怪他能战败项羽这样的盖世英雄。

刘邦的万世伟业得益于他那些老乡,对此,就连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有一次他在酒宴问群臣自己为什么能得到天下,而项羽比自己势力大得多却失去天下。可能是酒喝高了,有点狂妄;可能是想从群臣口里得到点赞誉,吹嘘一下自己的文治武功;也可能是功成名就之后引起了他深深的反思。所以,虽然那些臣子一一高唱赞歌,但他对群臣的对答都不甚满意。他笑了笑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这经验倒是概括得很全面,也很中肯。不过,明眼人一看便知,原来这老油条采用了欲扬先抑、欲擒故纵的手法。这三人不管如何如何厉害,如何如何能干,终究是“吾能用之”,其实不过是我手中的棋子而已,就象木偶,这线都在我手里,我老刘还是技高一筹的。

先看看韩信,他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著有兵法三篇。

从他这些总结材料来看,韩信这人确实了得,难怪后人总结出了他有“十大功劳”。不过,根据史实细细察来,这所谓“十大功劳”有点名过其实,难免有争功邀宠之嫌,因为有些算不上功劳,有些功劳根本就不能记在他的名下。看看,“鸿门排酒宴,张良背剑把臣搬鸿门宴背剑访韩信,应该是张良的功劳才说得过去;撇楚来投汉,霸主赶臣在深山这也算什么大功顶多算“弃暗投明”或者什么“识时务者为俊杰”吧;“问路把樵夫斩,迷却了路径马不前如此忘恩负义,问路后还杀樵夫,不在耻辱柱上记一笔就算放过他了,还算得上功劳?萧何把臣荐,才让我抵掌兵马权月下韩信,推举贤能,这是萧何的功劳

所以,这十大功劳中,真正属于韩信的估计只有后面四件,而后人却让韩信全部据为己有,牵强附会,令人费解!

不过,正是因为韩信这家伙功高盖主,即所谓居人臣之位,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对此,刘老三已是一赏再赏,到最后赏无可赏,总不能把我这个王位赏给你吧,加之韩信有点居功自傲,让刘老三感觉到了种种不安,所以尽管刘老三念及开国之臣、老乡之情不忍杀他。但韩信终究还是让他睡不了安稳觉,没办法,只有赏你—到西天佛祖那去报道领赏

至于萧何,他是刘邦真正的同乡,刘邦起兵不久就追随刘邦打天下,对刘邦可谓忠心耿耿,至死不渝。萧何慧眼识才可以说无人能及首先是看准了市井无赖刘邦,终生追随;其次是看好韩信,强力推荐。萧何功高位显,幸亏他老谋深算,躲过了几次劫难。好在萧何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没有被顺境冲昏头脑,虚心接受别人意见,做到了处变不惊,不动声色,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直至将刘邦的疑心消弭于无形,从容化险为夷。

刘邦如此,1000多年后的朱元璋的宏图伟业亦是如此打造的。如果没有他那一帮难兄难弟,只怕也难成气候。

朱元璋雄才大略,乃人中之龙,开创了一代伟业,打造了一个大明江山,还真是非一般人所为,非一般皇帝所比。是,大明江山的打造要不是得益于他那几十个难兄难弟,只怕也只能是望“国”兴叹

朱元璋出身穷苦,幼时为人放牛,17岁父母双亡,入于皇觉寺为僧。由于寺中粥少僧多,后靠云游四方,乞讨度日。不想,这穷小子不知是积了哪门子阴德,路子是越走越顺,越走越宽,竟然鬼使神差地干上了皇帝老儿的营生。

朱元璋干上皇帝之后,虽然未像刘邦那样耍地痞流氓,搞赌咒发誓那一套,但也大封功臣,将一帮为他拼死拼活打天下的哥们,都弄个高干当当,有的封了公,有的封了侯,营造了同患难、共享福的态势。

但是,时日久了,他也变得像刘邦一样,觉得这些功臣勋旧全不可靠。他心里在想—历史上权臣篡位的故事太多,这帮哥们中难保没有野心家在暗中打自己龙椅的主意,还是趁早作点准备,未雨绸缪,争取主动好得多。于是,他便暗中准备过河拆桥,开始了所谓的清除行动。

看看他几位同生共死的兄弟:

朱元璋的少年玩伴汤和,除与各主要开国功臣一样立有卓著军功外,还拥有他人都无法比的一项功劳。当年朱元璋之所以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就是他汤和写信力邀的结果。如此说来,汤和就可谓是朱元璋加入革命组织的介绍人了。

汤和戎马一生,南征北战达三十多年,曾先后被封为中山侯与信国公,可谓功高位尊。好在汤和懂得急流勇退,做人做得好,随着地位、权势的上升,他选择及时地解甲归田,而得以保全性命,做到了善始善终

作为朱元璋的同乡徐达追随郭子兴造反,结识朱元璋,并自始至终跟从老朱。他为人宽厚,深通兵法,历数十役,战必胜,攻必,智勇兼备、屡建功勋,是明朝开国首屈一指的最大功臣。

野史记载,有一次,朱元璋召见徐达一起下棋,并要求徐达不能让棋,认真对弈。据说,这盘棋从早晨一直下到中午,仍然未分胜负。待到终盘之时,徐达突然不再落。朱元璋不解将军为何迟疑不前?徐达乃跪倒在地,答曰:请皇上细看全局。朱元璋这才发现,棋盘上的黑子已被摆成万岁二字。朱元璋大为高兴,便将下棋的阁与莫愁湖花园一并赐予徐达。这个故事足见徐达之忠心。

然而,就是这样一名忠臣,他依然莫名地了。有说是其背生毒疮而死,有说是老朱赐烧而死,反正是不得好死。由此看来,什么友情、亲情、感情,碰上不讲人情的政治斗争,都是苍白无力

可见,古代臣子无所谓忠奸,皇帝需要忠臣,奸臣也必不可少,如果尽是些每天给你挑刺的,只怕哪个皇帝也高兴不到哪里去。应该说,君臣之间就是利用和被利用之间的关系,需要你时,可以称兄道弟,患难与共;不需要时,便落井下石,过河拆桥。这应该是自古及今那些当权者的一点共性。


相关文章

  • 历史有意思 丨 过河拆桥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大凡一个人的成功,虽说是个人不断努力的结果,但又绝对离不开身前身后亲朋...

  • 历史有意思 丨 忠臣PK奸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

  • 2018-12-09

    撰文丨彬叔 新闻主题比“过河拆桥”更恶心的事件发生了 彬叔“快”说问题是: 曾因虚假宣传被处罚的定保医院,又对患者...

  • 为什么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Pexels、Pixabay、网络丨图源 生活中有一种有意思的现象,那就...

  • 越来越记不住东西?教你一个记忆窍门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Pexels、Pixabay、网络丨图源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 历史丨“作为思考世界的方式,人和历史之外。”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黑格尔 作者丨谢丹儒 摄影丨你。 来源丨最后...

  • 历史有意思 丨 虎毒也食子

    虎毒也食子 ——当争权夺利上升到生存高度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 历史有意思 丨 书生报国,如此而已

    拜读了冯伟林先生的大作《书生报国》,被其中中国文人(书生和文人,虽然二者有些差别,大概尚可合而论之)的家国情怀所深...

  • 历史有意思 丨 失民心者失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歌手刘欢在《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唱道:“数英雄,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千秋功罪任评说,海雨天风独往...

  • 历史有意思 丨 进谏等于拿性命赌博

    中国历史几千年,无论哪个朝代,理论上帝王的权力都是至高无上的,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制约。 在人治的封建社会中,虽设置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有意思 丨 过河拆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apl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