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陆子的国学课堂简友广场想法
读《月亮与六便士》(1)-毛姆

读《月亮与六便士》(1)-毛姆

作者: 岁聿其莫 | 来源:发表于2021-09-23 23:38 被阅读0次

我不记得是谁曾经建议过,为了使灵魂宁静,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私以为这个不喜欢的事,是需要付出努力克服某些本性,如懒惰、享乐,而做的事。我想读些晦涩难懂的书算是一件。

最近一年看的书很多,有网络小说,也有经典著作,特别明显,经典的书籍看后会有很多感想,看的时候也很慢,有时候甚至是折磨,比如《情人》不论从叙事手法还是从写作的角度,看下来让人挺痛苦的。

而看网络小说很爽,就像不用过脑子的挥洒自己的情绪,和以前看韩剧差不多,可以一目十行,有时候也会几秒就翻一页,因为注水太严重,动辄上百万字,全是啰嗦,看完之后,是空虚。而经典的东西在看完之后才开始回味,才明白过来他讲了什么样的思想。

上个月说看《人性的枷锁》没有看下去,这个月想看另一个毛姆的作品,就是这本月亮与六便士。是要抬头仰望那月亮还是低头捡地上泛着光的六便士呢。记得以前有句话是面包会有的,爱情也会有。相比起来,这儿的月亮比爱情更深层次,代表的也许是一个人实现自己的灵魂价值。

为什么好的作品刚开始都有些读不下去呢,读《情人》的时候是满头雾水读了快三分之一,这本比情人好多了,可是也是刚开始觉得写的一般,但真读下去后觉得写的太好了。基本每一章都有让人思考的东西。

我不喜欢看完别人的简介去读,要读就自己从头读,可能读过一半有所了解之后,再去看看别人评价的这个作品写了什么事情。

所以刚开始我甚至没找到主人公,我以为是作者写的这个“我”是主人公,到最后竟然只是一个事情的描述者,偶尔参与其中的一个人。主人公是刚出现时,并不起眼的那个证券经纪人。

先写了他的妻子,作者很多的笔墨在写他的妻子,一个活泼、把家收拾的井井有条、爱接触艺术的完美妻子,配了一个再平凡不过的男人,这个男人看上去木讷、无趣,甚至没有精神生活。

因此,当他作出去巴黎画画决定的时候,才给人一种天翻地覆的印象,作者刻画的这种反差强烈的激荡着读者的心,那么一个平平无奇的男人,活了40岁,突然什么都不要了,去追逐自己的梦想。甚至这也不是梦想,就是他不得不这么做,去完成自己灵魂深处的一个呼喊。不为任何人,甚至也不为他自己,就如作者所写,他就像被另一个灵魂占有了,指引着他这样做。

这期间对其他人物的刻画,鲜明、饱满,他的妻子,接济他的那个三流商业画家,包括作者笔下的这个“我”,也是带着作家的敏锐在观察身边的人。让我止不住的想摘抄一些句子,又是看了一半写读后感,先赏再看吧。

“同情心是一种很有魅力的本领,但是经常被那些知道自己拥有这种本领的人滥用了:这种急人所急的心情中有一些食尸鬼般可怕的东西,他们看到朋友遭遇不幸,便会一股脑儿扑上去,把自己的本领施展出来。同情心像一口油井一样喷薄而出,他们的同情心喷撒出来的同情粉末有去无回,有时会让牺牲者十分难堪。”

这一段是当男主人公抛弃妻子,去了巴黎后,有些人对那个妻子充满了同情心。有时候这样的同情心确实会让人难堪,明明那个妻子可以自己走出来,这些人的同情心却能一遍一遍的揭着她的伤疤。

“这样一种聚餐,让你不由得会不解女主人为什么不厌其烦把客人叫来,而客人们为什么会不厌其烦地来赴宴。一下子来了十个客人。他们漠然而来,如释重负地离去。”

应酬,有些饭局真的漠然而来,如释重负而去,早就失去了交流的本意,只是因为你欠了别人的饭局。得还,所以才去参加饭局。

“也许只是我本质里的一种怪癖作祟,就是在那些日子里也十分强烈,我感觉这样生活着,做大多数人中一分子,一些东西却失去了。我认清了它的社会价值。我看到了它的秩序井然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有一种狂躁,要求一条更宽阔的通衢。我似乎觉得这样安逸的快乐中有某种警告的东西。我的心灵渴望过更加危险的生活。”

一生就要不断的折腾,不折腾总有一天生活会折腾你。太安逸的生活过一阵子可以,一辈子是不可能的。劳逸结合贯穿于整个人生。这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每个人内心的需求。我不信有人愿意在一个地方、一个工作,工作到退休没有一丝向往外面世界的涟漪。如果有,祝愿他能得上天眷顾,一生顺遂。

“皈依会在各种形态下发生,通过许多方式实现。有些人需要大灾大难,如同一块磐石会被咆哮的洪水击碎;但是,有些人的皈依则是循序渐进的,如同一块顽石被涓涓细滴洞穿那样。斯特里克兰德具有狂热者的单刀直入和信徒式的义无反顾。”

作者把男主人公的这种转变写成皈依,真的很传神,他就是放下了所有,也不再对任何别的事情感兴趣,只想去做一件事-画画,画的好不好他不在乎,画多长时间也不用考虑,就是一直画下去,画到生命终结的感觉。他不是大多数人说的自欺欺人的不在乎。

“她的仪态充满生气,良好的教养很难掩饰她的坚信,那就是说如果你不是军人,那就连一个站柜台的小贩都不如。”

这段是写妻子的姐姐,一个军官的太太,仿佛她就是把大英帝国装在口袋里的人一样。东西方都是一样的,这种优越感彰显无遗。有时候人就容易把不属于自己的平台资源,认为都是自己的。狐假虎威的人比比皆是。

“如此迷人的女子竟然报复心如此强烈,让我感到沮丧透了。我没有认识到,一个人的性格会如此复杂。我现在很清楚,同一个人的内心,你可以发现卑鄙和伟大、恶毒和慈悲、仇恨和慈爱,它们并行不悖。”

这段写人性,任何人都是伟大卑鄙共存,那么完美的妻子,也有恶毒的一面,所以,人都是展示着自己愿意让人看到的一面,另一面是什么样子如果想掩藏基本没人能看清楚。

“他的同行画家毫不掩饰他们看不起他的作品的态度,然而他能挣来大钱,而他们又毫不犹豫毫无顾忌地向他的钱包伸过手来。他出手大方,而那些钱囊羞涩的人,一方面笑话他竟然天真地相信他们困苦的故事,一方面厚起脸皮向他借钱。”

这个不入流的画家,却是个成功的商人,作者没有嘲讽他的画作,而是看到了他的闪光点,他虽然自己画的不怎么样,但愿意资助那些穷困的画家。也许正是这种心胸才能商业成功,他不计较,善良,也有些幼稚。任何性格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就好。

“他坐在那里,留给我极其特别的印象,他的注意力都死定在那盘棋上——那是一种力量非凡的印象。我不知道为什么,他形销骨立的样子让这种力量更强健有力了。”

五年之后,再次见面,男主人公已经是形销骨立的形象,让我想起了屈原,为伊消得人憔悴,他得倾注多少心血,他真的无怨无悔吗?放着原先世人眼中的美满家庭不要,过这种苦行僧的生活。

我以为有这样的转变是需要外在一个突然的变故来激发的,可是他在来巴黎之前也没遭遇任何生活上的挫折,仅仅是自己想就有这么大的定力吗?我想到庄子逍遥游里面的,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放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任何一个人都看不懂他这么做的缘由,都说他不负责任,自私,冷漠、没有良心,没有人性,可是他还是要做,一点也不后悔沮丧吗?!

相关文章

  • 爱与恨的边缘

    爱与恨的边缘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在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中有...

  • 为了…

    为了…… ——读《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第一次读毛姆。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让我想...

  • 七绝·读《月亮与六便士》随感

    满地都是六便士,而他却抬起头看到了月亮。——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七绝·读《月亮与六便士》随感(新韵) 青春梦想老...

  • 月亮之上可以有六便士吗?

    月亮之上可以有六便士吗?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假期班里有个女生跟我说她看完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最大的感...

  • 我的世界你永远不懂

    ——读《月亮与六便士》 终于读完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大呼过瘾。放下小说,心堵得慌!突然想起电影《海...

  • 《月亮与六便士》 第十六周

    《月亮与六便士》 ——毛姆

  •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最近读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作者在书中描写的一位...

  • 读《月亮与六便士》后心得

    《月亮与六便士》 作者:毛姆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的代表作之一,...

  •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为着这句话,方才读了这本书。这是我与毛姆的...

  • 对等的情感一定要珍惜

    --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919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月亮与六便士》(1)-毛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apo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