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好时光

作者: 付小饼 | 来源:发表于2016-07-04 11:48 被阅读98次

[1]读书的旧时光

爸爸是语文老师,也曾是一枚文艺小青年,喜欢看书,偶尔写写字。耳濡目染下,我也慢慢爱上了读书。

记事起,爸爸就给定了期刊,隐约记得是每月两本。最初是故事类杂志,后来多是作文类。当时最开心的就是每月拿到书的时候,如获至宝,一拿到就如饥似渴的读起来。小小的我,透过书,看到了更加广袤的世界,同时被那些瑰丽有趣的想象冲击着,书中的一切都是那般新奇。

大了点,认得更多字了。不再满足于一月两本,不时缠着妈妈带我去小镇街上转角处的小书店买书。最爱的是童话、神话,什么《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简直百看不厌。字都认不全呢,就让妈妈给我念。到现在还记得年轻的妈妈和我一起坐在客厅地上读书的场景,温馨而令人怀念。

爸爸教初中,所以家里还订有中学作文书刊。上小学的我无意中看了初中版杂志,再也瞧不上小学生写的水平,心想还是初中生写得有意思呐。。渐渐地,觉得初中生写得也就那样,又发展到读国内外名著了,不过大都是简版。

有时没书读了,会在家翻箱倒柜地找爸爸的旧书。每次找书都像一次寻宝之旅,若是从一堆教科书、旧书中寻到爱看的书,就像是找到宝藏一样开心。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翻出一套西游记连环册,微微泛黄但图片仍然鲜艳生动。虽然那时已看过好几个版本的《西游记》,但还是被有趣的画本吸引了,在茶几边旁若无人地读了一个又一个下午,完全沉浸在唐僧和他的小伙伴的世界。

那个场景到现在依然深深印在脑海:我盘腿坐在地板上,腿上、旁边茶几上放的是一本本泛着墨香的画册。奶奶就在隔壁厨房做饭,不时有饭香飘来;爸爸有时在邻居家串门子,有时楼上楼下打扫。读着读着,读饿了,去厨房看看正在做啥,趁奶奶不注意偷吃一点。读着读着,窗外暗下来,上班的妈妈回来了。。。。那些年少的、在家的读书时光,隔着时间的浓雾,依然温馨如昨,仿佛永不褪色的彩色画。

[2]娱乐至上的少年时代

转眼上了中学。娱乐方式丰富起来,比如电视、电影,读书的心便不如小时候那般坚定了。

就其娱乐性来说,电影、电视剧似乎比读书更为有趣。那时流行租借影碟,也正是偶像剧风靡的时候,一到暑假、寒假,就和小姐妹们一起一部接一部的看各种剧。那些美好的、悠闲的时光,就这样被挥霍掉了,总觉得那时要是能干点别的更有意义的事儿就好了,哪怕出去疯玩呢!这个时间段的读书,只是可怜兮兮、零零散散的几本。

上了大学,离开了家,开启了自由自在的疯玩模式。仍然是断断续续地读书。且基本不买书,多是看同学借来的书。记得那时《狼图腾》、《明朝那些事儿》、路遥三部曲一类的在同学间很火,大家把书传着看了个遍。是那种盗版的、错字百出的劣质版本,但仍看得津津有味。没课的午后,经常躺在宿舍的床上,一看看到晚上。

细细想来,虽然自诩喜欢看书,但成长路上,用在读书上的心思并不多。

如今年岁渐长,一是不敢也不愿再肆意挥霍时光,二是越发明白自己的无知,于是重拾书本,带着敬畏的心,重新走入书的世界。

[3]莫辜负读书

一直以来看书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且效率不高,毫无章法。常常是书看过便扔在一边,过段时间,能留存脑中的仅是寥寥片段。那些或动人或精彩或有益的知识,终究离我远去,更不敢奢谈将其灵活运用。

读书读成这样,未免太浪费了读书的时间,以及写书人的心血。所以,不仅要读书,还得会读书,将书中的养分化为已用。虽然有些知识记下来的当下并不知有何用,但久而久之,它们会融为你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在需要的时候自然而然的蹦出脑海,发挥作用。

近来开始摸索读书的方法:

第一步,快读第一遍,充分享受读书的快感。

拿到书,不管三七二十一,读了再说。不在意任何方法,唯一目的是读得开心。这一步,尽情沉浸在书中,跟随文字,领略作者展示的风景,徜徉在他搭建的世界,感受情节的跌宕起伏,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遇到不喜欢的章节甚至就粗略读一读,喜欢的地方拿笔标注。

第二步,精读第二遍,充分咀嚼书中精华。

准备好笔及摘抄本。这一遍,一边阅读一边思考。

首先研究目录,搞清作者思路,挑选有用的章节以便后面进行重点阅读。读的时候对重点章节以及标注的地方仔细阅读,揣摩文字背后的涵义。遇到写得精彩的地方,更是要放慢速度字斟句酌。有想法有共鸣的句子就拿笔写下标注,碰到喜欢的句子就记录在摘抄本上。

摘抄本可以是纸质的,也可是电子的。纸质的好处是写下来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句子的印象。但我更推荐电子版的。一是方便,可随时随地记录,且不同设备都可云端同步;二是便于知识的整理和分类。我自己用的是印象笔记APP,在其中建立多个笔记本,分类记录那些或有用或打动我的句子。

第三步,总结读书所得,融入自我理解,及时输出。

读完书,及时整理书中知识,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输出,这是最有效的总结办法。

输出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思维导图,即将书的整个脉络框架、知识点以及相互的关联,以导图的方式画出来;书评,即融合自己的理解,以某条主线或某些点为线索写出个人读书感想;复述,即找三五好友或愿意听你讲话的人,将读书所得复述给他听。

输出是思考的过程,也是融入自我理解的过程。有了输出,这本书才会更好的变成你自己的东西。对此,我深有体会,深以为然。

就像读《小狗钱钱》一书,本以为这是本简单的小书,加之已读过两三遍,以为已经妥妥地掌握了全部内容。前不久,要写理财专题,想写一篇关于它的书评。写的过程才发现,大脑仅存零星的片段,没有整体的逻辑概念,更别说要总结出其中的精髓。赶紧掏出书重读几遍,才勉强写就书评,还很忐忑是否表达出了书中精华。写完之后,感觉对于书中重点记忆深了,理解也更深刻。

[4]读书的小趣味

分享一个读书的小趣味——标注。如前文所说,在快读和精度时,我都会对书进行标注,即在书上写下读某个句子的真实所感。

有趣之处在于,这个小动作仿佛在跟作者对话一样,他说他的想法,我说我的。两个人仿佛穿越纸张促膝长谈。有时一本书写得让我很有共鸣,甚至会产生交到朋友的感觉。如果恰好与书中意见有所出入,也会拿起笔在旁边恣意吐槽一番。

偶尔重读,看到当时的批注,对比此时心境,其中变化别有一番趣味。

另外,幻想将来小朋友也到了读书的年纪。看到他老妈的批注,也算是一种另类交流吧。

以上方法适合现在的我,虽然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对比以前犹如暴殄天物的粗读,已经是不小的进步吧。

小时候被教导“读书自有黄金屋”。长大了觉得,有没有黄金屋不重要,重要的是既然选择了读书为一种生活方式,那便用读书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吧。

相关文章

  • 读书已是平常事

    多美的读书好时光!

  • 读书

    工作日的地铁比较空旷,读书好时光。

  • 读书的好时光

    [1]读书的旧时光 爸爸是语文老师,也曾是一枚文艺小青年,喜欢看书,偶尔写写字。耳濡目染下,我也慢慢爱上了读书。 ...

  • 读书的好时光

    下午从舒适的午觉中醒来,感觉无所事事,发现桌子有些乱,便开始对书桌进行整理,中途找到一本大约是前年写的日记本,翻开...

  • 2021-07-31

    少年读书正当时,莫负年少好时光

  • 读书好时光

    今天,第21个世界读书日。 卓越文学家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

  • 读书好时光

    中午读书好时光 自从有了图书角,孩子们有了好去处。平时吵闹的孩子吃完饭就在教室看书了。那场面很阳光充满希望,每...

  • 立 夏

    夜行天微凉,莫负好时光。 读书须趁早,灯油谁人熬?

  • 万里到处都是云

    早上的时光是美好的,多读书,多学习,不负这大好时光!

  • D004+4组小叶紫薇+《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留住读书的美好时光今天继续阅读这本书第3章(73—117),也是整个读书流程最重要的环节:“读书”和“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的好时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atc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