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内化】┊04.把书从薄读厚
2021-07-15 周四
记忆拼图
假如我们的大脑失去了记忆功能,如何靠关键记忆系统来生存?
这是从一部悬疑电影《记忆碎片》而来的思考。
笔记等同于人工记忆系统。是我们的记忆拼图,一个个的笔记拼出整个记忆,还原过往的历程。
但是记忆拼图不是复刻山山水水的全景照,是将一个个重要的线索记录下来,用一根可以游走的线串成一副地图。
同样,笔记不是复刻书籍一字一句,而是提取精华要点,将它们串成一条线,成为一副完整的画面。
笔记好比一幅【精修图】。这里的【精】是精炼的意思,提取精华;【修】指经过你大脑思考后的提纯,哪些能够帮助你解决问题的要点,是你自己加工过的;【图】就是画面,在经过你提纯,简化,和思考加工过得的答案。是把你对作者的访谈经过提纯,摘取核心要点后,凝结而成能够为你为别人解决问题的知识。
把书从厚读薄从薄再读厚的笔记方法
如何进一步理解笔记?
一本书中有干活有湿货,干货是作者的核心知识点;湿货是作者用来说清楚核心知识点的案例等论据。
做一场演讲,作者会用PPT的形式,将干货用简洁的文字呈现在大众面前,其它用来解释PPT中内容的东西,就直接用语言讲解,也就是湿货。湿货是不用视觉化呈现在PPT中的,否则关于繁杂,反而给听众带来负担,不愿继续听,也gte不到你要讲什么了。
书籍是由干货和湿货构成,我们的笔记就好比作者的PPT,用简洁精炼的语言总结核心内容;其它是辅助理解PPT中的精华内容的。
Q&A笔记是我们提取了作者的干货,经过提炼和思考,总结出的自己的幻灯片,自己的PPT。
湿货是为了解释清楚这些干货的案例、数据、科学研究等等这些的注解。
how 如何设置Q&A笔记的问题和答案
Q&A笔记是由「问题」和「答案」部分组成。
问题如何设置?
首先要明确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故事,一个观点,一个理论。把它用疑问句的形式呈现出来。

🌰书中目录是「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才能」
我将问题设置为:为什么说努力就是一种才能?
答案如何呈现?
1、拆分。将干货分要点,分条目呈现。
Q&A笔记好比PPT,而不是大段文字的word。笔记是将答案拆分出要点,以条目的形式呈现;以精炼的、概括的少量文字呈现。
需要了解细节,梳理结构。做到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明了,有了这样的动作分解,为日后的记忆环节埋下伏笔。
掌握本质。笔记重在掌握本质。我们把一个概念,一个观点,一个理论进行了拆分,会更深入掌握其本质。读书是用5W2H的结构拆解故事、概念和理论的过程,当我们把一个概念拆分成几个重要的构成成分,了解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沿,那么我们对这个理论概念的理解是纵深的,是深刻的,而不是混淆的。
Q&A笔记还有助于我们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比如:我们学习两个概念X和Y,分别对他们进行拆分。概念X的定义是由A、B、C构成的;概念Y的定义是由A、B、D构成的。经过这样一拆分,我们很容易发现概念X和概念Y在第1点和第2点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是这两个概念的联系;也很容易发现,概念X和概念Y在第3点是不同的,这就是概念之间的区别。
2、精炼。尽可能的将干货用简短语义表达。
精炼提取有助于我们将信息变成之间的知识。精炼就是要刻意练习我们改写、概括、萃取精华的能力,用极简的几个短语去概括一个观点,去打磨和揣摩作者的内容。
这个过程也就加深了我们的理解和记忆。让这些知识为我所用。
🌰

Q&A笔记带来的效果
1、即时反馈。
在做Q&A笔记,提炼要点的过程中,避免了我们以为自己知识,实际上并不知道的盲区。
在提炼要点时,就能知道哪里是我们以为自己知识了,却写不出来,那么回到书中重新真正理解。
2、简洁的力量。
Q&A笔记不再是一堆密密麻麻的文字,而是一条条细分的条目。这个主动的过程,本身就加深了我们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而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是最好的。
大脑的特性就是【懒】能记少绝不记多。简洁的形式,精炼的文字,大大减少了我们记忆的负荷。
3、谨慎重复。
重复分两种。一种是刻意练习的重复,一种是浪费生命的重复。
Q&A笔记的过程就是一次次刻意练习「拆分」和「精炼」的过程,更是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还有结构化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严谨的结构力。
这些能力不是别人手把手能教的会的,而是在自己的刻意练习中,把这些抽象的能力,实际的显现化出来。
4、延展性好。
因为Q&A笔记是电子笔记,当你有了新的想法和灵感是,只要把想法扩展到原来的笔记即可。让灵感成为可积累的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