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接触这本书是因为两年前一位学长的推荐,但由于我的拖延症一直拖到现在才想起来要看它。
看到书名时,脑海中的第一个想法是,这一定是一本描述穆斯林这个群体的兴衰荣辱,又或是以一个穆斯林生命作为全文的主线,以他的死亡作为最后的结局,表达这个群体的悲剧。
可有多大的期望就有多大的失望,或许是我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不太够,通篇读下来,我实在不明白作者写这本书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故事的内容与书的名字又有什么关系?
开篇让人眼前一亮,梁亦清收留韩子奇,是穆斯林对素不相识同族的关爱;韩子奇收购“博雅”宅,是对师傅教养之恩的报答,宅中故事更添神秘色彩。再加独特的双线叙事,让读者有种在过去和现在之间穿梭之感。所有的一切都让我感到这是一篇值得读下去的好文章。
可当我继续向下读,却发现作者的格局变小了,文章连同思想被禁锢在一个大宅子里。宗教信仰被弱化,作者想表达内容变得错综复杂。
文章是想表达人性在岁月浮沉中的变化?当年稳重聪颖的壁儿变成了不明事理,掌控欲极强的韩太太;那个支撑起梁家,手艺出神入化的韩子奇变成了软弱无能的韩先生。
还是想表达对爱情的追求,是想通过描绘聪慧恬静的新月与温文儒雅的楚雁潮知己之恋、师生之恋;冰儿与韩子奇违背伦理,追逐真爱的故事,来表达爱情高尚?
而这一切又和穆斯林的葬礼有什么关系?除却故事的人都是穆斯林,和那几场没有任何深意的葬礼,我想不到还有任何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虽然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但这样一本主题混乱,内容繁杂的书我是不推荐大家阅读的。
首先,这本书的某些观点在现代大多数人眼中是不能接受的。例如,韩子奇与冰儿为了追求所谓真爱,便不顾还在战火家乡的妻子、姐姐,不顾还有那样一个家庭,还是结合在一起。而多年后两人回到家中,冰儿却要指责不愿两人在一起的壁儿不懂爱情,但她却从未想过自己抢了姐姐的丈夫有多么不对,如此“琼瑶式”的剧情令人作呕
其次,书中对于当时大环境的描写能够让我们现在人借鉴的极少,重点笔墨都放在了“博雅”这一个大宅子里,家长里短比较多,对我们透过文章去感悟历史作用不大。
最后,虽题为穆斯林的葬礼,但宗教信仰只是个壳子,即使没有这个壳子,文章的内容也不会有太多的变化,主题过于牵强附会。
综上,在当时这确实是一篇好文章,结构新颖,手法灵动;但是,现在它的价值或许还不如一篇文笔扎实的网络小说,所以如果大家有时间,还是去看看别的书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