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
《子张篇》19.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

《子张篇》19.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

作者: 晚桑榆 | 来源:发表于2021-06-15 08:09 被阅读0次

19.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注释】

▲小道:指某一方面的技能,技艺。

▲致远恐泥[nì]:致远,到达远方,比喻委以重任。泥:阻滞,拘泥,不通,妨碍。致远恐泥是实现远大目标,恐怕会有妨碍。(或是沉迷小道会因小失大,阻碍大道的发展。)

【译文】

子夏说:“即使是雕虫小技,也一定有可取之处,但从长远看恐怕会阻碍大道发展,因此君子不会因小失大。”

【学而思】

“君子不为也”并不是君子不接触这些雕虫小技,而是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些小道上面。古代很多君主、宰相即是明君、名相,又是文学家、诗人,如:唐玄宗、张九龄。明君、名相可以是文豪、诗人、书法家,但是文豪、诗人、书法家不见得能懂得治国安邦之道。

小道也能陶冶情操,大道直指道德品性,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与经史子集、科学技术需共同培养,共同成长。

参读:《卫灵公篇》15.41 子曰:“辞,达而已矣。”

【知识扩展】

雕虫小技:古代“雕龙”指写文章,“雕虫”指写书法。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虫”指的是虫书。虫书也叫鸟虫书。

雕虫小技最初写作“雕虫篆刻”,“虫”指虫书,“刻”指刻符。虫书、刻符是秦书八体中的二体,是西汉学童必习的小技。雕琢虫书,篆写刻符。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用于比喻诗、文的写作。

《资治通鉴·宋纪五》:豫章雷次宗好学,隐居庐山。尝征为散骑侍郎,不就。是岁,以处士征至建康,为开馆于鸡笼山,使聚徒教授。帝雅好艺文,使丹杨尹庐江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并次宗儒学为四学。元,灵运之从祖弟也。帝数幸次宗学馆,令次宗以巾褠[gōu]侍讲,资给甚厚。又除给事中,不就。久之,还庐山。

臣光曰:《易》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孔子曰:“辞达而已矣。”然则史者儒之一端,文者儒之余事;至于老、庄虚无,固非所以为教也。夫学者所以求道;天下无二道,安有四学哉!

【译文】刘宋豫章人雷次宗勤奋好学,隐居在庐山。刘宋朝廷曾经征召他为散骑侍郎,他拒绝入仕。这一年,雷次宗以隐士的身份,被征召到首都建康。朝廷在鸡笼山为他开设学馆,让他招聚学生,讲授学业。刘宋文帝素来喜欢文学艺术,特命丹杨尹、庐江人何尚之专设玄学,命太子率更令何承天设立史学,命司徒参军谢元开设文学,加上雷次宗的儒学并称为“四学”。谢元是谢灵运的族弟。文帝多次临幸雷次宗的学馆,命令雷次宗不必穿朝服为皇上讲授儒学。赏赐的财物特别丰厚。文帝又任命雷次宗为给事中,雷次宗拒绝。过了很久,雷次宗回到庐山。

臣司马光曰:《易经》说:“贤明的人大多都熟知前人的教诲,接受过去的经验,用来培养自己的德性。”孔子曾说:“言辞能够表达意思就可以了。”然而,史学是儒学的一部分,文学只是儒学的余事。至于老子、庄子的虚无学说,则根本不可以讲授和传播。做学问的人,是在于追求真理。而天下的真理没有第二个,怎么可以有“四学”呢!

《资治通鉴·唐纪九》:上问王珪曰:“近世为国者益不及前古,何也?”对曰:“汉世尚儒术,宰相多用经术士,故风俗淳厚;近世重文轻儒,参以法律,此治化之所以益衰也。”上然之。

【译文】太宗问王珪:“近代以来国家政治越来越赶不上古代,为什么呢?”王珪回答道:“汉代崇尚儒术,宰相多用通经的儒士,所以风俗淳厚;近代以来重文艺而轻儒术,又辅以法律,这便是治世化民之道所以日益衰微的原因。”太宗颇以为然。

《资治通鉴·唐纪十一》:三月辛亥,著作佐郎邓世隆表请集上文章。上曰:“朕之辞令,有益于民者,史皆书之,足为不朽。若为无益,集之何用!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皆有文集行于世,何救于亡!为人主患无德政,文章何为!”遂不许。

【译文】三月辛亥(初二),著作佐郎邓世隆上表请求搜集太宗所写文章。太宗说:“朕的言语命令,凡是有益于百姓的,史官都已记录下来,足可以做为不朽的文字。如果毫无益处,收集它又有什么用呢?梁武帝萧衍父子、陈后主、隋炀帝都有文集传世,哪能挽救他们的灭亡呢?作为君主忧虑的是不施德政,文章有什么用?”于是没有应允。

相关文章

  • 《论语》学习感悟

    Day27学习感悟 19.4: 【原文】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译文】子夏...

  • 博学而笃志

    19.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子夏说:“即使是小技艺,也一定有可...

  • 早读论语79天

    【原文】19.4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nì),是以君子不为也。” 【翻译】子夏说:“即使是小...

  • 善读「论语」19.4:虽小道必有可观,惟大道方能致远

    「子张篇第十九」4 【原文】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译文】 子夏说:“即...

  • 《论语》每日一读466

    《论语》子张篇第十九04 【原文】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大意】子夏说:“...

  • 2022论语分享第117篇:匠心也要用对地方

    【论语原文】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19.4) 【释义】 有人以某个手艺为...

  • 论语简读(一O六)

    19.4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子夏说:“虽然是小知识小技艺,也必有其可取...

  • 论语•子张篇20-6

    20.6[传统为19.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译文】子夏说,即便是条小...

  • 19.4释读

    19.4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小道:指各种农工商医卜之类的技能。泥:阻滞...

  • 《子张篇》19.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

    19.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注释】 ▲小道:指某一方面的技能,技艺。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子张篇》19.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ga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