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041678/1f252a8948fa7270.jpg)
路上带本书,你会怎么选?
喜爱读书之人,无论走到哪里,行囊之中自当有书相伴。即便增加了背包负担,也是乐此不疲。虽然有了电子书,但每回外出,还是宁愿带本纸质本。也许,是怕正读的津津有味时,电子产品会突然断电闹脾气吧。
年轻时出行,除了汽车,最多的便是火车。
老爹常说,坐车看书会坏了眼睛,于是汽车里便很少阅读。有次出差,高速路几近三个小时,低头读了几篇文章,居然就头晕眼花起来。他们说,你这是晕车之象,可我从小到大从未有此症状。也许,老爹说的坐车不该看书的道理,真的是对的。现在才发现,他的很多唠叨居然一一得到印证。
上大学时离家千里,坐火车要三天两夜,那时家穷,没钱去坐卧铺。干巴巴坐在那里,也不能无所事事。不喜热闹,打牌吹牛总觉无趣,青春年少,也不懂什么撩妹技巧。只好与书为伴,自去黄金屋里寻找颜如玉,开心就笑,伤心就哭,不招他人,慢慢品味书中味道。每当假期临近,图书馆里的佳人定会早被抢跑,去的晚了肯定要与心爱之人失之交臂。那时有个习惯,每日必逛借阅室,趁着你们花前月下,我会偷偷把新来的好书借走。每回却又没时间全部读完,借期终了,再去续借,直到机会用完,书却仍然只翻了几页。也许,并不是想去把你读完,只不过是怕美好之物会被他人拥有。
坐火车回家,通常都会借好几本大部头相随身旁,其时也读完过几部。最早相识的,还不是记忆深刻的《平凡的世界》,却是被翻译成《飘》的《乱世佳人》,平生第一次用心读了部世界名著,是在火车硬座车厢。不过,直到现在还能回想起那天众人异样的目光。从那次起,路上带书,都会包上书皮。他们猜不到我在读什么,当然不知道我在想什么。就算他们说,这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也无所谓,我只想安安静静与你相伴。
后来毕业,有了闲钱,终于可以坐上卧铺,但每次还是喜欢坐在过道边的小凳子上。因为从小到大,我娘都说,躺着看书会把眼睛看坏,母亲的话一直言听计从。卧铺里会熄灯,看书的时间便短了起来,每回路上能看完一本书就很不错。那年认识一个喜欢文学的朋友,说阿来不错,你不妨认识一下。于是,便读了《尘埃落定》。后来才知,这部却是获过矛盾文学奖的伟大作品。现在要读什么书籍,似乎都是先问它得过什么奖项,然后才去拜读,却是有些过于世故了。
相识多了,有时会被他人的想法影响。那几年流行侦探小说,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名头甚是响亮。有回探家返京,去火车站前,专门去了趟书店,恰好有一本《褐衣男子》。路上读完,一早便发去短信,告知那位热爱柯南的朋友。后来,阿加莎的书却再也没有读过,这位朋友也失了联系。而那本《褐衣男子》,却依然静静的躺在书架里。不知往事不愿遗忘,还是期待人生再次重逢?
第一次坐飞机时,因为紧张而不适,耳鸣难受,便没有读书。后来几次飞行,都是与领导同事一起,总要把座位申请到相近位置,讨论工作方便。要与他们交谈,随身带的书便一直睡在背包里头。上次去云南,还好座位离的远,这倒方便了我"独自偷欢",终于狠狠的亲吻了我的佳人一把。
那次,带了本《局外人》,厚度刚好,味道也棒,正好适合一次短途之行。那晚口渴,四处寻找水源,然而店铺早已打烊。一间半山里的住家店,宁静被鲁莽的汉子打破,非要讨一杯酒水,可惜我们只能以茶相待。一杯热茶,暖了浪子之心,却又不肯收钱。感谢记在心田,第二日就要离开,大清早跑去半山,留下一本路上带来的书,感谢昨夜温暖。一件小事,却永远记住,喜爱读书之人必然知道回报。
再坐飞机,独自上路,无人打扰,于是就想好好享受读书之乐。但是挑来挑去,却不知取舍。一本《诗词格律概要》自然要带,想要做个好的读者,首先就要提升自己。文学作品里最爱这个诗词,却从来不会写诗。此前写的几篇文字,你们都说语言真美,好像诗歌。然而你们又说,随心所欲想写就写。我当然知道大家疼我,我也知道写作当有章法,所以才要读书。
不过,走的匆忙,书皮没来得及包。如果在飞机上,看到一个大叔拿着本诗词书读的津津有味,人们又会作何感想?空姐香飘飘的路过,还用秋波扫我一下。还好,当时正在打字,幸好没把你给败露。
想想也罢,路上带本书,也不一定要一口气读完。前路还长,何不慢慢领略沿途风光。岁月不老,无需把一切统统拥有。
读书如是,人生亦如是。
不过,这次如果是去见你,你说,我该带上哪本?
2017年6月25日19:16,完成于北京至宜宾飞行途中……
2018年1月22日16:16,修改于北京至兰州卧铺车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