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常小记》谈写作
为什么你的文字处处透露着矫情?

为什么你的文字处处透露着矫情?

作者: 闻凉吃茶 | 来源:发表于2020-03-06 21:08 被阅读0次

    在说矫情之前,先来回顾宋代大词人辛弃疾这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其中有云: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何为“”,既故意、刻意之含义。另一方面,有超出、超过之意,与“矫情”二字中的“”有共通的含义。这样一类比,就能更好理解何为“矫情”了。

    那为什么说现在很多文字处处透露着矫情呢?

    因为没有“内核”。

    这个“内核”,可以是一个创新独到的见解,另辟蹊径的思想;也可以是发人深省的哲思,感人至深的温情。

    总之老生常谈一句话:

    文以载道”。写文之前,如果搞不清楚自己这篇文字要表达什么思想,那跟鸟作人语、王八念经有什么区别?

    思想可以不深邃,阐述不通透,但一定得有。没有思想的文章就像灵魂的肉体,除了用华丽的词藻修饰给她穿上一件精美的外衣,并不能给受众真正的文字享受和精神洗礼。

    同样是写文创作,杜甫的《春望》里有这样一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为什么千百年来,从未有人说杜甫矫情?

    因为紧接着下一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哦,大家才明白,原来诗人不是为花鸟流泪担心,而是为国家动荡不安的命运和时局担心。

    我们知道,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圣”,不光是他的诗格律讲究,更重要是他诗中包含的思想。他的诗作如果没有“内核”,只是单纯的写写花花草草,怎么会被后世誉为“史诗”?

    再来讲一个人:苏轼。他的诗词文章也是有“内核”的。

    苏轼在宋代文坛上获得极高的认可,和他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他的种种际遇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其创作出了很多高质量的作品。

    晚年苏轼流放海南岛,写下《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一诗,其中有云: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他说即使我死在这蛮荒之地也不后悔,因为我已经看遍了世间最奇绝的风景。

    他作品中“内核”就是时时刻刻向人们传递一种旷达超脱的人生观念。

    之前听过这样一句话很喜欢: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已经见识了宇宙乾坤万物,回过头来还能去怜惜身边的一草一木,这是何等的情怀。

    杜甫是这样的人,苏轼也是这样的人。他们经历太多人世浮沉,见证了太多沧桑巨变,也游遍大好河山,赏尽旖旎风光。可回过头来,他们依然愿意去找寻生活中的美好,珍惜生活身边的点滴。所以他们才会把相逢写的如此美好:“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也能把一碗红烧肉吃的有滋有味。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不会有他们经历,我们的身边围着的都是柴米油盐,听到的都是家长里短,看到的都是鸡毛蒜皮,可这不妨碍我们以小见大,通过一些小事去揭露生活的本质,去传递自己的思想啊!

    所以不要在整天装出一副愤世嫉俗而又脆弱不堪的样子了。你以为自己的文字温暖有力量,结果自己读起来都寡淡如水。你以为自己的文字感人肺腑,实则充满了矫情做作!

    猛虎嗅蔷薇才会让人感动,你换一头猪试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你的文字处处透露着矫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ldr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