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读的是《当你学会独处》书中的第三部分:你的层次,决定了你的命运。希望大家喜欢,谢谢!
拿破仑曾经说过,人生最大的光荣,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屡仆屡起。
但很多时候,当人们失去东山再起的勇气,躺在失败的泥坑不肯爬起的时候,就会找借口说,这是命中注定的失去。
事实上,我们不能改变命运的发展方向,但我们却能改变对待命运的态度。
古希腊神话中,诸神罚西绪弗斯推巨石上山,每次推到山顶,巨石便滚回山脚,他始终做着推石块上山的动作。有一天,西绪弗斯下山时,发现面前飞过一只美丽的蝴蝶。
他兴奋地挥舞着双手追逐蝴蝶,脸上洋溢着灿烂地笑容。忘记了自己正在受刑,忘了每天都要徒劳的做重复工作。
诸神对西绪弗斯施以严厉的惩罚,却不曾想那只偶然飞过的蝴蝶,成就了西绪弗斯小小的幸福感。
命运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对它的态度。人越是能够支配自己对命运的态度,命运能够支配他的力量就越小。
有时,人们会遇到小至失恋、丧偶、经济破产、一文不名,也会遇到诸如地震、死里逃生、事情一败涂地等情况,会让我们不同程度地产生无力的感觉。
这时,最健康的心态便是忘掉曾经拥有的一切,忘掉遭受的损失,回到人生的初状态,从零开始。
不要老想着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完,有爱做的事情要做,总是做着爱做的事,就够了。所以,人应该具备两个觉悟,一是勇于从零开始,二是坦然于未完成。
作者主张,无论做什么事,灵魂一定要在场,教育也一定要以灵魂教育为主。
关于灵魂,费西诺说,它是连接精神和肉体的中介。
荣格说,认为精神试图超越人性,灵魂则试图进入人性。
这两个说法,作者把它加以引申,定义成普遍性的精神在一个人身上的存在。
一个人再超凡脱俗,总要过日子,而日子又是平凡琐碎的。
门作者认为的灵魂在场形式,不是隐居修道之类的极端形式,而是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追求和精神享受。说白了就是全心全意全情地参与到生活当中去。
灵魂教育的目标是心灵的健康成长,体现灵魂的价值,与头脑教育是有区别的。
让孩子学习艺术,学习各种技能,不是灵魂教育,最多不过是陶冶性情、丰富心灵的审美教育。那么,怎么样才能让灵魂丰富呢?
作者建议两点,一是养成过内心生活的习惯。
在和别人聊天、办事时,要留点时间给自己,什么也别做,就和自己的灵魂在一起,这叫独处。
二是要多读书,读好书。
不要光读专业书,要读一些与专业无关的“无用的书”,无用却能够陶冶情操的经典书籍。同时要注重德育,保持神圣的好奇心。
人生而孤独,孤独中有大快乐,沟通中也有大快乐,两者都属于灵魂。
一颗灵魂发现、欣赏、享受自己拥有的财富,这是孤独的快乐。如果这波财富被另一颗灵魂发现了,便有了沟通的快乐。
学会独处,常与自己对话,喜欢与自己交朋友的人,一定是全人类的朋友。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还是做人,懂得自尊自爱,拥有一颗坦荡又充实的灵魂,能够承受命运的打击,也配得上命运的恩赐。这样,便也是称得上做命运的主人了。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分享《当你学会独处》的第三部分就到这里了。谢谢您的阅读,读后有什么想法请留言,谢谢!
绣球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