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教师节和往年一样,毕业之后就和我们没啥太多关系,突然一位来自新疆老同学的电话,一寒暄在武汉呢,啥也别说了,见面聊,正好一起从新疆过来的,还有一位以前给我们上过课的老师,虽然不是直接带我们做课题研究的导师,但是在专业课的教学上态度十分认真,所以即便接触不多,也显得十分亲切。能赢得你尊重的老师,必定是认真教导过你的老师,无所谓学识的多与少,而是作为老师遵守了这份特殊行业最起码的职业操守,就足够值得尊重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613836/5308d72dd36a37af.jpg)
和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教师节的媒体报道不再是清一色的歌德颂扬,其中最尖锐的一个话题就是关于“师腐”。本来师生关系处理里的一些不良现象自古就有,但毕竟都是隐讳于中,上不得台面的说道,教育德行的主流价值观尚存。可“师腐”一词的出现就有让人毛骨悚然了,这可不是简单的请客吃饭,走后门,而是赤裸裸的师德败坏,正规上课不讲重点,而要保留在出钱补习班上,而且是明目张胆的来,师德早已被金钱的驱动抛之九霄云外,不质疑现在的学生在知识点的学习更多更快,可以在这样的一种教育环境下,又会“润育”怎样有德行操守的学生呢。
也许到现在很多人都还是停留在知识学习至上的误区里,而教育的目的,就用我们学校的校训“明德积学,励志笃行。”这句话来体会感受一下吧。考分的模式确实可以分类优秀人才,但一味的只追求高分,只是家长们抹不开世俗攀比的一面障。的确,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古人的观点也说到见到优秀的人应该望其项背,见贤思齐,可我们似乎很容易把优秀的标准给弄偏执了,断章取义,总是在浮华过后,才意识到那个标准其实是有偏差的。不过从人类起源的角度讲,生存比道义显得更有迫切性,可经历的几十万年的发展,又是什么迫使一部分人的行为要回归原始呢。其实不应该叫“迫使”,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骨子里都有这样的一种本性,从原始时代开始遗留下的基因便是如此。这段“基因”的表达就是为了生存或更好地生存而产生的私欲。
![](https://img.haomeiwen.com/i4613836/cc98fd00245758ee.jpg)
“师腐”的出现是偏离共同规则的表现。这种偏离只会让教育的传承变的苍白无力,当老师的麻木不仁换来的是学生的不尊师重道时,这种“配合”就没法进行下去了,而换一种选择或许才会真正意义上的“名利”双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