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时候,我们一般没什么胃口,为什么?因为体内的阳气都发散在体表,所以我们容易出汗,胃肠也相对虚冷,再加上天气潮湿、闷热,所以我们吃什么东西都没胃口。等到立秋以后,人体内的阳气就开始回缩、回敛,肠胃开始慢慢变得温热,就觉得在夏天时没有食欲的状态突然结束了,而且想吃点儿肉了。所以饮食也要随之调整。可增加蛋白适量脂肪。
《黄帝内经》里有一句:“秋伤于湿,冬必咳嗽”。所以秋天要先健脾祛湿。很多人开始进补,贴秋膘,其实贴秋嫖并不是大补特补,而是随着人体的阳气回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增强 ,贴秋膘补的是人的精气,补气,补能量。
从立秋到处暑,是初秋的前半个月,这15天的重点是补脾气,去脾湿。从处暑到白露,是初秋的后半个月,这15天的重点是补脾兼补肾气,清利下焦湿气。
秋天忌吃辛辣刺激之物
肺主秋,辛味发散泻肺,酸味收敛肺气,秋天肺气宜收不宜散,因此要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辛温的食物易耗伤阴液,助生内热,食用过多易使肺气过盛,加重秘口干等秋燥症状。
宜食酸敛肺
酸甘敛肺,滋阴润 燥。可多食柠檬,番茄,橘子以收敛固涩,补肝敛肺,防秋燥。
忌吃寒凉的瓜果
中.医认为立秋到秋分为长夏,对应脾。此时天有烈日,地有水湿,湿热交蒸。脾喜燥恶,此时一定要注意饮食,不然很容易升降失常,损伤脾胃。生冷的瓜果吃多了伤脾易腹泻,因而要少食。
宜滋阴健脾
三餐规律,饮食有节,早睡早起 ,保持心情愉悦。可多食健脾滋阴生津的食物,像是百合,银耳,莲子,南瓜。
立秋后天气还很潮湿闷热的,很容易上燥下湿,润燥祛湿,健脾补肾。可用五指毛桃和土茯苓炖老鸭。
根据自己身体状况调理身体,适当增加皮下脂肪,养出好皮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