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何谓“外道相善,乱菩萨法”

何谓“外道相善,乱菩萨法”

作者: 佛修 | 来源:发表于2019-02-08 06:25 被阅读27次
何谓“外道相善,乱菩萨法”

何谓“外道相善,乱菩萨法”

首先看“外道”这两个字怎么解释?简单讲就是佛法以外的种种学说、世间学问,都属于外道。

什么叫“佛法以外”呢?凡是不求涅槃解脱,不求成佛,没有这个目标的,那就属于外道。比如求生天,不知道什么叫涅槃解脱、什么叫成佛,对这些根本就不清楚、不了解,就属于佛法以外。

像我们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得大涅槃解脱,自然就在佛道之内。

“相善”是什么意思呢?有两个解释:一个是有相之善。一个是相似之善。

“有相之善”,外道的善,通通是有相、有漏、有为的。而佛法的善,是无相善,无漏无为。外道里有无相善吗?没有。“相善”,才能迷惑人,因为众生智慧、眼光浅短。比如让他做好事、行布施,要他达到三轮体空,“那我干吗布施啊?三轮体空?我做的事连一点名头都得不到,那我何苦呢?”如果要是给他一个名誉,给他鼓励,他就觉得很好,这不就是“外道相善,乱菩萨法”吗?有相的善,他一听到,心就很容易被拉动,觉得这个好,有光彩,有名利。如果讲无相,他根本都理解不了,也就没有兴趣,没有好乐了;外道一讲,他就觉得好。而且外道往往会打着佛教的旗号,打着佛教的招牌。

“相似之善”,比如佛教讲“五戒十善”,而外道也讲跟“五戒十善”相似的内容,但本质其实完全不一样。因为佛教所讲的五戒十善,如果仅仅是在人天道中,就属于人天善法,不能究竟出离。但是,佛所说的五戒十善,站在佛的立场,根本摄持的目标,是要归于解脱道和无上菩提道的。并不是专门讲五戒十善,是因为众生接受不了无上菩提道,才讲声闻乘;讲声闻乘,众生又不好乐,为了让众生不至于堕入三恶道长时受苦,将来有机缘可以转进解脱道和菩提道,才给众生讲人天道。所以从佛法本身来讲,是趋向于解脱道和菩提道的,这是目标、宗旨和说法的前提。所以,趋向是不一样的。

“乱”,有三种:一是“惑乱”,迷惑;二是“扰乱”,干扰;三是“障乱”,障碍。这三关我们就过不了。

一般人在第一关就被卡住了。“哎呀,这好啊,这就是菩萨道啊,你真是人间活菩萨啊!”反而看到念佛的人,“那个人,只会念佛,假菩萨!”这就是“外道相善,乱菩萨法”。其实念佛的人,才是真菩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菩萨法,就是行菩萨道,是无相善。但是世间人都不认识,“他只会念一句佛,假菩萨;这个人才是真菩萨!你看,给我一袋米。”当然,给一袋米也是很好的,能救急,但是跟念佛怎么相比?所以世间人,真是佛菩萨遇到凡夫,有理讲不清啊!跟他讲这些,他不能接受,这就是“惑乱”,迷惑颠倒。外道的话一讲,他就很相信。

什么叫“扰乱”呢?干扰。你在那里专修念佛,他跑来了,“你们怎么就专修念佛?你们应该出来做事,搞慈善事业!”信念不坚固的人一听,就被他忽悠了,就被他“惑乱”了;这样说来说去,就被他“扰乱”了;最后他说“这样不行,这样我举报你”,又“障乱”了。他有种种手法,“外道相善,乱菩萨法”,在这个世间,那是太多了。手法就是这三种:惑乱、扰乱、障乱。

他拿什么东西来乱呢?就是用不实功德来乱真实功德,以有相善来乱无相善,以颠倒果来乱清净果,以凡夫法来乱菩萨法。当然,这几点意思是一样的,不实功德不顺法性,虚伪,颠倒,不净,不真实,来扰乱真实功德。

不实功德真的能够乱真实功德,不要说我们一般人过不了关,连梁武帝都过不了关。梁武帝遇到了达摩大师,“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梁武帝心想,“达摩大师肯定要表扬我一下,佛国来的高僧大德如果表扬我一下,最起码福报会增长”。结果达摩大师说:“实无功德。”说他没有功德。达摩大师如果说“好啊,你功德无量”,好了,梁武帝就被乱掉了,那不行啊。一般人没有这样的智慧,就被有相的不实功德扰乱了。

“有相善”乱“无相善”,像行布施、作功德,一定要有一点回报。凡夫就是这样,很著相,没办法,这就是凡夫法乱菩萨法。

在这个时代,我们确确实实没有慧眼,总把真菩萨当作假善人,把假善人当作真菩萨,这种现象太普遍了。

我们遇到这些扰乱:第一,如果没有智慧,就会被惑乱了,就被动摇了。第二,如果没有勇气,就被干扰了,“专门念佛恐怕是不行,这怎么行?”被干扰了。第三,如果没有力量,就被障碍住了,专修念佛就坚持不下去。所以,我们能够保持这个宗旨,就是易行道的菩萨。一定要念佛,这是真正的大善、纯善、清净的善。

不过,这一点大家不要误会,以为我们就什么善事都不用做了。我们学佛的人,世间善法当然是要做的。但我们做,跟一般的人做不一样。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是在念佛体内,是以根本的、纯净的佛的善法,来摄持世间枝末的善法。得了根本,自然就有枝末;不论是根本还是枝末,都能活过来。这样我们所做的善,就是鲜活的善法。

站在佛法的层面上,之所以对世善有所贬斥,是因为它是枝末的善,如果得不到根本,它就会枯萎。就像一棵树,抓住一片叶子、一根小枝,都不管用,离开根本,它们都死掉了。我们所讲的善,是要回归到念佛,是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大前提下做的。不是把行善跟念佛打成两片,那样就死了,活不了,本来就不能成为两片。

世间有人讲:“佛教嘛,就是做慈善,慈善就是佛教。”请问这句话正确不正确?这是外道常常拿来迷惑我们的一句话,但是也有不少人,自以为在学佛法,把这句话接受了,已经被“基因转变”了,成为外道了。这句话是不正确的,慈善是世间善法,一定要结合佛教讲的“发菩提心”,才有究竟圆满的意义。

还有人说:“佛教就是传统文化。”这话对不对呢?这话也不正确。佛教与传统文化不能相提并论。这是世间文化圈的人,站在他的角度讲的话,在他的立场上可以这么讲。但是我们作为佛弟子,不能简单这样首肯。

佛法是求解脱、求成佛的,哪个传统文化里有这条?传统文化就是让我们留在这个世间。佛说这个世间是“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传统文化是在火宅里搞“装潢”:把这里搞得漂亮一点,那里搞得安全一点,如果有火,就尽量把它堵住;弹弹古琴,泡泡茶。那我们也搞这一套吗?我们是要喊人家赶紧出去的,不能在里面陪他们玩,是要救人啊!如果不了解佛法的本质,就会跟他们在火宅里安居,这就是懈怠,完全是戏论,这也属于“外道相善,乱菩萨法”。

现在还有人提倡“人间净土”,不提倡往生西方净土,这是更典型的“乱菩萨法”来障碍,“你们就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怎么不发大心啊?你们这是小乘,这是逃避”,这些想法都属于邪知邪见,不属于正知正见。如果我们自己的正见不坚固,听人家一讲,就觉得自己像做贼一样,好像理输了。这就是自己本身的正见有亏,被别人一说,就觉得“是啊”。所以,念佛的信仰一定要扎根。

还有种种的附佛外道,各种见解都有,打着佛教旗号的太多了。所以,这个时代是非常浊染的。

《往生论》解释不实功德,讲到:“从有漏心生,不顺法性,所谓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名‘不实功德’。”

“若因若果”,与“颠倒善果”,讲得是一样的。“所谓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这就是“外道相善”。所以从头到尾,可以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看。

这里的“乱菩萨法”,就是将不实功德——颠倒性的、染污性的、有漏性的、不顺法性的功德,误以为是真实功德。

在净土法门当中,也有这种情况。比如靠杂毒之善求往生,这就是不实功德,是颠倒、染污、不清净的,以为这些还超过念佛的功德,在净土法门里就存在这样的观点,这就是“外道相善,乱菩萨法”。如果所修的都是外道善法,根本没有顺法性解脱,怎么能往生净土呢?但很多人还信誓旦旦,以为这是对的,这不就乱了吗?经中说,回向诸善可以求往生,是因为回归到念佛的主干上来,仰靠阿弥陀佛。所谓“回向求生”,是以阿弥陀佛的愿力为依靠,这样就不会被惑乱,反而能善巧地驾驭和引导世善。

摘自《<往生论注>讲记》

相关文章

  • 何谓“外道相善,乱菩萨法”

    何谓“外道相善,乱菩萨法” 首先看“外道”这两个字怎么解释?简单讲就是佛法以外的种种学说、世间学问,都属于外道。 ...

  • 何谓外道?

    大慧,云何为外道恶见?谓不知境界自分别现,于自性第一义,见有、见无而起言说。 大慧,我今当说,若了境如幻,自心所现...

  • 何谓生忍、法忍、无生法忍?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何谓生忍、法忍、无生法忍? 大家都知道忍辱是大乘菩萨所修六度之一,也是...

  • 圆觉经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盘;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

  • 佛:有六种邪魔外道的老师!

    摘自《金刚心总持论》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是外道六师。 世尊曰。如来灭后。多有波旬入我法中。住我...

  • 儒家和道家经典全部都属于外道典籍吗?

    有人引用佛经中佛陀禁止菩萨弟子们修习讲说外道法义,以此攻击中国本土的佛道二家,谓之为外道,谓两家经典是外道典籍。由...

  • 云何是外道六师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外道六师 ? 世尊曰:如来灭后,多有波旬(魔道子孙)入我法中,住我寺院,剃头披褐,称佛弟子,相...

  • “马鸣”为何名为“马鸣”

    阅读鸠摩罗什大师译《马鸣菩萨传》,才知道马鸣菩萨得名之来由典故。 马鸣菩萨是长老脅尊者的弟子,原来马鸣出家在外道沙...

  • 外道六师论第十八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是外道六师。世尊曰。如来灭后。多有波旬入我法中。住我寺院。剃头被褐。称佛弟子。相共檀越。饮食...

  • 实修必看:佛学答疑89问(上)

    1问:什么是外道? 言外道佛道是分别法,从究竟实相上来说,外道佛道同是大道。为什么这样说呢?圆觉经云,“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谓“外道相善,乱菩萨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sn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