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好几个以前教过的学生给我留言:老师你怎么忽然研究起心理学来了?
我告诉他们这不是研究,是学习。以前上师范时学到的心理学,太浅显了。
近几年,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家长发生了变化,孩子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无疑是终身的,但我们很多家长不明白,所以从小亲子关系不太融洽,交流和沟通存在问题的家庭,一上初中特别是初二就显现的特别明显。
作为班主任的我很是应该多涉猎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以便于更好的应对各种不同家庭出现的不同状况,并给学生做好思想疏通工作。
心理学的范畴很广,内涵很深,我可能连皮毛都没有抓到,但是在初中这个阶段,12~15岁的年纪,孩子的心理变化,带班时间久了,多少也摸索出一点门道来。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敏感与自尊并存,骄傲与自卑同在,是一个多疑多变的时段。
他们的心情是多变的,前一秒钟脸上还是阳光灿烂,后一秒可能会因为与同学闹矛盾就阴云密布;前一瞬间还高兴的蹦蹦跳跳,后一秒钟可能会因为一句批评愁云满面。
有时,对大人来说,很小的一件事,可能对他们来说就是天大的事。
前几天跟一个喜欢玩手机的同学闲聊,他说他给妈妈说自己的理想,妈妈当做笑话听。爸爸经常不在家,也很少打电话给他,只要一打电话,绝对是因为成绩的问题,一开口就是指责。爸爸当着他的面砸了他的手机,就好像是把他的心也挖走了一样,让他觉得痛不欲生。
有些时候孩子给我们说的就是他心里最重要的想法,但是大人们都是一笑而过,因为对大人来说那是极小的事情,可是对孩子来说却是天大的事。也许大人无意识的漠视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伤害。
最近一直在听李玫瑾的心理讲座,她虽然研究的是犯罪心理学,但是对于家庭教育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都有涉及。
利用闲暇时间听一听,大有助益。有些也许是我们一直以来所忽略的问题,有些是我们一直以来都知道,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巧妙处理的问题,还有一些是还未发生,但是却能引起我们警醒的问题。
学点心理学,你会发现,孩子的世界与你想象的有差异,你会理解孩子的想法,其实并非异想天开,你会懂得教育孩子不仅需要爱,还需要尊重和理解,更需要运用一些方法。
教育是一门艺术,我觉得每个父母都应该学着如何去当好父母。
如果有人问你:“你爱你的孩子吗?”
“当然爱啊。”所有的父母都会这样说。
如果有人再问你:“你的孩子感受到你的爱了吗?”
有一半的父母可能会给出否定的答案,他们认为自己的付出不能得到孩子的理解,自己的辛苦,不能得到孩子的重视,自己的一片好心,没有得到孩子的回报。
这就说明有一部分的家庭中,孩子根本就没有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他们感受到的是约束、是漠视、是不尊重、是不理解。
爱没有错,但爱的方式却有对错之分,学点心理学,能让我们用更正确的方式去爱我们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