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文化经典精华国学国学经典
红林悟道《韩非子-大体》 第三章 情性

红林悟道《韩非子-大体》 第三章 情性

作者: 红林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20-10-19 09:00 被阅读0次

红林悟道《韩非子-大体》 第三章 情性

红林悟道《韩非子-大体》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顺势而为,不累心累己。顺势,顺应规律,治国寄于律法,是非托于赏罚,轻重属于权衡,说到底还是要依法治国,让律法在治理国家中起到核心作用,避免人治带来的祸患,既累心还累人,这里的“累”,不单是劳累,带有连累受害的意思。君主按自己的喜好习性治国,一个错误的决策就会连累全国的百姓受苦,这是“以智累心,以私累己”的本质。同样,这也是韩非子坚持主张君主应该依法治国的根本原因。

如何才能在治国方面识大体,不累心,不累己,韩非子在策略层面给出了三个办法,国家治理方面寄于法术,用国家律法来治理乱像。社会管理方面托于赏罚,用赏罚来规范民众的是非观,行为规范有奖,行为错误必罚。用标准来衡量轻与重,国家设定统一的标准,来称量事物的轻重,来评判等级,避免因标准的不统一产生纠纷与争斗。形式统一了,思想才能统一,继而行为才能统一,行为统一了社会治理就相对容易一些。这里的统一,不是死板的规定一言一行,而是原则与底线。

我们常说弄巧成拙,是指本想卖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出自宋朝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其实,熟能生巧本就是技术进步,智巧的应用就是为了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但智巧应用的前提是识大体,在事物发展规律之下应用,否则就是弄巧成拙,画蛇添足。这是我们要识大体的根本原因,就象修车,首先要熟知车辆的基本情况,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用智巧来解决问题。

识大体,不只在于遵循天地规律,还有对人性的尊重。韩非子说“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意思是:不违背自然常规,不伤害人的性情;不吹开毛发来求小疵,不洗去污垢来察隐秘。不违背自然常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当然也不能违背人性伤害人的性情,说白了就是要尊重人性,尊重人性首先要正视人性,人性有阳光与阴暗的两面,我们不能只重视赞扬阳光的一面,而忽视鄙视阴暗的一面,这是不科学也是不尊重。只有正视人性阴阳两面,我们才能充分了解与理解一个人,才能完整的认识一个人,这样就不会有傲慢与偏见,才不会伤害人。西方文化很重视人性(个性)的挖掘与探索,有很多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影视故事就是在探讨人性阴暗的一面。其实,社会和谐,就是对人性的尊重,赞扬阳光,重视阴暗。

不伤情性表现在对人不吹毛求疵,故意挑毛病找错,不在鸡蛋里面挑骨头,不在别人洗垢后调察隐秘,更不应该那壶不开提那壶。我们常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天地本不全,人也没有完美无缺的,天地不全才有女娲来补,人不全才会修身养性,所以不能过分的要求一个人完美,否则就是在伤害人。保护个人隐私大多数是保护曾经的犯错记录,这本身就是对于人性的尊重。大人物不拘小节,如果紧抓小节不放,那就不会有大人物。

尊重人性本就是人性宽容的表现,但宽容并不代表纵容,人终归是有自主意识,所以规则规矩还是要讲。所以韩非子说“不引绳之外,不推绳之内;不急法之外,不缓法之内;”意思是:不拉到准绳的外面,也不推到准绳的里面;对法禁以外的事情不苛刻,对法禁以内的事情不宽容。律法就是社会行为的准绳,律法禁止的要严格要求个人宽容,律法没有禁止的不要求,尊重个人选择,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这就是法不禁即可为。准绳的意义就在于禁止的做了要捆住,没有禁止的做了不捆。尊重人性的最大表现就是尊重民众对律法与规则的敬畏。

【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引绳之外,不推绳之内;不急法之外,不缓法之内;】

律法是用来规范行为的,绝不是禁锢人性的。只有文化能禁锢人性,而文明是遏制人性的阴阳面。人性是天然的,尊重人性就是遵循天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林悟道《韩非子-大体》 第三章 情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tk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