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一种好强叫做“寻求认可上瘾”
梓轩妈妈最近苦恼得很,他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梓轩已经上中班了,却变得越来越情绪化,一个男孩子动不动就耍脾气,而且接受不了一点点批评。比如说:
一起玩儿平衡车,有别的孩子玩得比他溜,受到了大家的夸赞,梓轩就马上不玩了;
每次只要没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贴纸,一回家就要拉着爷爷去买;
还有一次,幼儿园举行水果拼盘比赛,梓轩所在的小组获得了三等奖,本来也不错了,可是梓轩一知道结果,就跟组里其他小朋友翻脸了,说是都怪他们太笨,没有得到一等奖。
尽管梓轩的这些问题看起来也不算多么严重,简单说来就是太好强了,可是三天两头这样,家长也是挺头疼的。
其实,梓轩的这些“好强行为“,就是典型的“寻求认可上瘾“。
2、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以上例子中的梓轩为何会“寻求认可上瘾”呢?
原来,梓轩的爸爸妈妈在很早就的时候就开始关注各种育儿知识,他们曾经看到过一种观点: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比如那个已经广为人知的小故事:
幼儿园开家长会,老师说别的孩子能坐住10分钟,而她的儿子最多坐2分钟。让妈妈领孩子去看医生是不是有多动症。妈妈很伤心,回到家却对儿子说:老师说你以前最多能坐住1分钟,现在能坐2分钟了,相信你以后会有更大的进步。孩子很高兴,第二天又高兴的去幼儿园了。
小学的第一次家长会,老师又把妈妈留了下来说,你的儿子考试全班倒数第2,去看看医生吧,做个智力测试看是不是弱智。妈妈回到家没有吃饭,儿子走了过来等着妈妈批评。妈妈却说,孩子老师没有批评你,只是说你的问题就是太粗心。如果你学习能细心些至少能超过你的同桌,他是第27名。孩子听了这话眼前一亮吃了两碗饭,第二天又很早就上学了。
初中毕业前的家长会,会后老师没有把妈妈留下来。妈妈有些忐忑地主动去找老师问孩子的情况。老师说你的儿子很不错,有潜力。如果运气好也许能考取重点高中。回到家,妈妈对儿子转述了老师的话,儿子很争气不仅考上了重点高中,后来又考上了清华大学。
据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这么多年来至少在不同的地方看过这个故事不止十次。一般人看了这个故事得出的启发就是:哦,原来,好孩子真的是夸出来的。
3、好孩子也会被夸坏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下半句就是:坏孩子有时候也是夸出来的。
回想一下,你平时都是怎么夸孩子的?
宝贝真棒!
你真是我们的乖宝宝!
真是个听话的孩子!
你真聪明!
当你刚开始说这些话的时候,孩子是不是很高兴,很满足?说了半年以后呢,连你自己都没感觉了吧,味同嚼蜡了吧?你觉得孩子会受用吗?
当空洞、盲目、泛滥的夸奖伴随着孩子日复一日,他的注意力就不断聚焦于自己每次“表现很好被夸奖”这个结果,以及对夸奖的上瘾和依赖,从而形成取悦大人、寻求夸奖的思维模式。
长此以往,本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都会觉得是为了大人去做的,因此也不可能有责任感,不可能积极主动。
4、究竟是夸还是不夸?
那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孩子也有可能被夸坏,究竟还要不要夸孩子呢?
答案是:用鼓励来替代夸奖。
经常赞扬和奖励孩子,会让他们以为:“只有别人说我好,我才算好。”还会让孩子为了得到夸奖避免犯错误,选择直接放弃,而不是从错误中学习。
而那些经常被鼓励的孩子,他们的注意力放在为什么会得到好的结果,以及表现好时自己的感觉上,所以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会为了体验到良好的自我感觉而努力,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战胜挑战。
那么,要如何鼓励呢?
(1)描述式鼓励
简单来说,就是肯定孩子某些具体的行为和细节,不要加过多的形容词。比如:
我注意到你今天画完画还把画笔和纸都收拾好了耶,这是善始善终的表现。
我发现你吃完饭能把自己的饭碗拿到厨房洗碗池里去,看来你真是长大了。
(2)启发式鼓励
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挖掘他的感受和想法,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复盘。比如:
你今天的作业完成得很快,这样就有更多时间可以做别的事情了,你感觉怎么样?
你这个乐高作品还神奇啊,你是怎么做到的?
(3)赋能式鼓励
这是一种你活学活用了,就可以让孩子无论做什么都动力十足的绝妙方法,经常用这种方式鼓励孩子,你永远不用担心孩子做事不积极,学习不主动。想知道具体方法的扫下方二维码,也可以可以私信我(wx:kaxiaotu007)。
扫一扫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来呢?你想想你的网盘里存了多少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你的微信里收藏了多少宝贵的PPT,总想着等用得上的时候就打开看 ,结果呢?
所以,我相信有心学习的人一定不会嫌麻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