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影飘摇
2019年3月18日 星期日 晴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也就是说,惊蛰一到,仲春时节开始,睡觉的虫儿们该醒了。
可就如同立春春不来,雨水雪打灯,二十四节气中的前几个,在东北它就不按常理出牌。外面天寒地冻,人们冬衣未脱,小虫们蜷着身子藏在地下仍酣睡着,黄河中下游的雷声,是无论如何传不进它们的耳朵的,一个长足的懒觉还没到该醒的时候。
今年的二月二,又名“龙抬头”,逢在惊蛰节气内。小时候在老家,过年最后的一个隆重日子不是正月十五,是二月二。年前杀的猪,猪头和猪尾巴一直在仓房里冻着,等到二月二这天整个放到大锅里烀。烀好的猪头捞出来,把猪尾巴插到猪嘴里,放到一个大盘子上,端端正正摆在供桌前,敬给老祖宗吃。问过母亲为什么要把猪尾巴也一同供上,母亲说:“有头有尾,算是一整头猪吧。”想想有道理。过个小半天的样子,估计老祖宗们吃完了,猪头也凉透了,母亲端下盘子,把猪头放在案板上,大刀、小刀、斧头一起上,把猪头卸开。从开始烀猪头我们就垂涎欲滴地闻着肉香,此时终于可以吃到猪头肉了。猪舌头、猪嘴巴、猪耳朵,都是很有嚼头儿、香而不腻的地方。
如今小城也有二月二吃猪头肉的习俗,前两天同事们还笑说:“龙抬头的日子为什么要吃猪头肉呢?”今日从百度上得来的讲解如下: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庆祝,以示敬龙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记得当时我们都围在母亲身边,等着母亲用小刀切下一块儿一块 儿猪头肉直接扔进我们嘴里,母亲常念叨着:“要是今天能下点儿雨,今年的年头儿肯定错不了。”可外面天还那么冷,哪里有雨呢?
春雷响,万物生。雷声后面才是雨呀,有雨种子才能发芽,春雨贵如油,油有价,买得到,雨若是不想来,舍得金山银山也没用。辽西历年多春旱,惊蛰过后总有叔伯支棱着耳朵听雷声,争论当年的第一声春雷到底是哪一天打的,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那时的农民都是很纯粹的农民,一生与土地为伴,与四时同行,对天地与大自然有虔诚的敬畏之心。爷爷和年纪稍长的伯伯们,他们没离开过土地,也从没动过离开土地的念头,安然接受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命运,终老后平和地投入土地的怀抱。
蛰字下面是个虫字,惊蛰节气小虫应该是主角。十岁左右我就开始跟着大人种地,见过土里的虫子。小的有蝲蝲蛄、蚯蚓,还有一种白色透明的胖乎乎手指头粗的虫子,我叫不上名字,专咬刚出土的小苗的根;大的有壁虎、豆鼠子等。惊蛰过后最先苏醒的应该是蝲蝲蛄,春耕前去地里挖苣荬菜,在地面上看不到蝲蝲蛄,可能看到被它拱出的一条条波浪似的松软土痕,它专咬刚发芽的种子的茎,土痕下面要是有发芽的种子,肯定被它咬坏,出不了土了。老家有句俗语“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地了吗?”字面上理解是尽管有害虫,还得种庄稼呀,常用来表达的意思是该干啥干啥,别管别人怎么说。
如今各地却是不用操心蝲蝲蛄等害虫破坏农耕了,农药用得紧,除草剂用得多,田里除了长秧苗,其它的都不长。连续用几年,土里的小虫基本灭绝了,再也听不到蝲蝲蛄叫。
我喜欢惊蛰这个词语,想象一下,有声、有形、有大气势。该苏醒的何止是虫子,还有草木,还有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