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喧闹的都市中,只有那间小馆仍具老气,显得那么格格不入,这是间易被忘却的小店。
小馆其实是间具老北京风味的餐馆,红木漆,金笔字,处处都品味得到那中国气息。第一次注意这家店时,是和父母出来寻食的时候,我们正犹豫着去哪家店时,被坐在小馆门前的大爷招呼了过去。大爷是个上了岁数的人,一把白胡子,还依旧满面春风,热情地招揽客人。那正宗的北京腔使人们母庸质疑地认为这是家正宗的北京风味馆子。
推开厚重的帘子,却发现人还不少,店内装修别具一心。长木板,古灯笼,脸谱,让人仿佛身在京都的街头餐馆。这样的小馆要知道在这南方大都市中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一间间大酒楼,像这样的传统风味在这里是少之又少。仅有的几家,也打着名号,弄虚作假罢。店内的吃食也和装修一样,是正宗的味。作为广东人的我虽不懂得北京风味,但仍为与别家不同,这间馆比别家确实地道多。连去过北京的父亲也连称赞。北京片皮鸭,炸酱面,刷羊肉,无一不给这的食客们味蕾的享受。店员们热情礼貌地招呼你,用纯正的北京腔笑问你需要些什么,就连走时门口的老大爷也热情不减的道谢。吃的美味,人的热情,足以让顾客认可这家店。我们一家人也是如此。
几个月后,又和家人去了几次,却发现一次比一次更不尽人意。门口的老大爷不知去哪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机械而冷漠的脸,揉着一口纯正普通话抱着职业态度的问你需要什么。菜色也不如以往好,汤里的味精多了,鸭也不新鲜,味道虽不变,依旧正宗,却有地方变了。那层厚厚的帘子没有了,代替他的是冰冷的玻璃们。具有风情的古灯笼“退了休”。上位的是一盏盏明亮的白炽灯,就连人也少了许多,冷清的像是我曾不熟这点。。。
在这繁华喧闹的大都市,每家店都为了招揽而失去了热情和本意。那些独具风味的小店终与大街上的店也无差别了。那间小馆还开着,但红木漆已上了灰尘,许多识得这馆子“真面目”的老顾主此时也怕是与我这般叹息,为小馆的沦落而叹息。
这间易被忘却的小馆,在这番折腾后,更易被忘却了。
那间小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