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间书屋

作者: 似曾相识a | 来源:发表于2018-06-28 21:51 被阅读142次

我还记得那间小书屋的名字——品雅书屋。那时候,每个周末,我都会和一直想流浪世界的好朋友梦雨去书屋租书看。

当年还是个穷学生——虽然说起来也不是真的特别穷,只是爸妈每月给的生活费,除了必需的食堂的饭菜,真的再舍不得买别的。因为家里还有读书的姐姐和弟弟,我不能浪费爸妈辛勤种地,“汗珠子摔八瓣”换来的每一分钱。

但是那个年龄段,我已经“嗜书如命”。买书,舍不得钱,就借书看。开始是同学们手里的书,既有古典的《红楼梦》,也有鲁迅的《二心集》,有汪国真的诗集,也有冰心的小说。同学们也大多都是农村孩子,大家都不富裕,谁的手里,也不会有太多的课外书。所以,很快,同学们手里能借到的书,我都看完了。学校的图书室里,基本都是枯燥无味的专业书,而且不经常开放。没书可看的日子,我就会感觉寝食难安。那时候对那座城市还很陌生,不知道哪里还有租书的地方。是另一个读书迷梦雨,发现了离学校很远的一条小巷里,有一个小书屋——品雅书屋。

当梦雨欢天喜地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的时候,我竟然真的高兴得跳起来了!正值周末,二话不说,我和梦雨出发,去找我们的书屋了。

走出快一个小时的路程,七拐八拐,我和梦雨,站在一个小小的招牌门前——品雅书屋,很苍劲有力的四个黑色毛笔字。书屋门脸不大,老板是一个须发皆白带一副眼睛的老者,大家都叫他“肖老师”,看样子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

肖老师话不多,经常是手捧一本书,在店门口的桌子边专心致志地看着。至于谁来了,谁走了,谁看了一天书,一本书也没买,一本书也没租,丝毫不在意。有租书的,只要在他桌子上那个带纸壳本夹子的登记本上记上书名,租书人姓名,日期,交上两块钱押金就可以走人了。还书的时候也是,把登记本上的书名前打个对号,一本书一天一毛钱,把零钱放入登记本旁边的铁盒子里,肖老师连看都不看。我们也曾问过他,会不会有人“耍赖”?他说他相信每一个爱看书的人,都会信守承诺。

他的小书屋很有特点。一面墙的古旧的木头书架上,是半旧的各种“流行小说”,有武侠的金庸,古龙,梁羽生,云中岳,司马中原……有言情的琼瑶,岑凯伦,亦舒,席绢……还有与众不同的三毛。另一面墙的书都是新的,古典名著,现代名著,中外名著,诗歌,散文集,各种绘画书法工具书,都是只卖不租的。中间是一排简陋的木头长条凳子,没有桌子,我觉得那排凳子就是给白看书的人准备的。小小的窗台上是一盆茂密的兰草,窗子不大,但是光线很好。

那时候,我和梦雨常常周日一大早就跑来,挑选一本新书,坐在木头凳子上津津有味地看。还记得我们俩刚开始“偷偷地”看完了普希金、海涅、泰戈尔、北岛、舒婷等名家的诗集,然后下午再挑几本半旧的书,租回学校去看。那时候,她喜欢看言情故事,我却迷上了武侠小说。

从书屋租书回去的两个人,课后常常废寝忘食看小说。晚上查寝熄灯后,等管寝的老师走远了,再偷偷打开灯,继续看。真的感谢那时候我们宿舍的同学们,包容我这个书迷成宿二半夜地开灯看书,从来都没说过什么。

为了“物有所值”,我和梦雨各自看完自己租的书,再互相换看彼此的租书。于是,不爱看武打小说的她,不屑于言情小说的我,彼此都领略了不同的风格。

后来不知何时,我们俩不约而同都迷上了三毛的书,《撒哈拉沙漠》、《万水千山走遍》、《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稻草人手记》……几乎品雅书屋里有的每一本三毛的书,我俩都租来换着看完了。

书屋的主人渐渐熟悉了,来了新书常常会提醒我们。有时候,赶上进书或者还书特别多的时候,我俩也会帮着肖老师摆书,以“弥补”我俩常常白看新书的不好意思。那时候没有手机可以拍照,看席慕容诗集的时候,特别喜欢那些清新而又朦胧的诗句,只能在心里一遍一遍默念,背下来,回到学校就赶紧记在小本子上。后来和肖老师混熟了,也就时常在他那拿来纸笔,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那两年,学业不算太忙又疯狂爱书的我和梦雨,不知道在品雅书屋免费看了多少新书,租的书也是不计其数。只知道金庸大侠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基本都看过了,琼瑶早期(应该是《还珠格格》之前)的四十二部小说,也都租得差不多了。

因为那间简陋的书屋,我的学生时代虽然没有赶上现在的电子信息时代,没有互联网也没有手机,没有多媒体也没有电子书,可是每一个在品雅书屋度过的周末,都是那么充实,那么富有。那时候和梦雨一起幻想过,如果将来工作不如意,就合伙儿办一个书屋,边经营边看书,一定很快乐。因为在年少的我们心里,一个坐拥书城的人,一定是天下最富有的人。

怀念,那间小小的书屋,那个给了我们很多关照的书屋主人,还有那些曾经一起沉湎书海的书友们,如今时过境迁,你们,都好吗?

那间书屋

相关文章

  • 那间书屋

    我还记得那间小书屋的名字——品雅书屋。那时候,每个周末,我都会和一直想流浪世界的好朋友梦雨去书屋租书看。 当年还是...

  • 那间书屋

    这本书,听人说过,还从电影里看到过,因为这一切,让我对它产生兴趣。简单的封面,简单的内容。扉页上写着纪念F.P.D...

  • 汪涵,一个《有味》的人

    汪涵在长沙一繁华地段有间非盈利性质的书屋——培荣书屋,去年有幸拜访过那间书屋。书屋在临江一栋楼的24层,这栋...

  • 我就是想收购那间书屋

    归德古城里有那么一间书屋,里面很拥挤的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书,有老的有新的,有文学名著,有科学典籍,有知识大全,也有小...

  • 通透

    那间书屋与其他书屋不同,它有一个透明屋顶,阳光会透过玻璃洒在读者的身上,暖暖的感觉,喜欢。 一杯咖啡,一本书,披着...

  • #安吉莉娜的故事疗愈# 走马故事

    人间四月天,和朋友走进走马古镇,刹那间浸润在琳琅各式的故事元素里,故事茶馆、故事书屋、故事博物馆、一切似乎都与故事...

  • 车站自习室

    下了火车在那间书屋的做个半天的习惯由来已久,有时会在那里把落下的功课做完,又因为很靠近车站,我称它车站自习室。那是...

  • 2020-12-13

    一脚踩空!把自己吓醒了。 睡是别想睡了,大概是老街那间当当书屋的《十宗罪》,把自己勾住了,都已经梦见自己也吞了鱼线...

  • 怀念那一日

    挺平静的一日,像那湖水,静的像一面镜子。想起了那日的古镇一日游,喜欢那个美术馆,低调的奢华,却更爱那间书屋。诺...

  • 即将消失的租书店

    昨天走在街上,无意中向路对面望了一眼,看到了那间绿色门牌的读书社,不仅诧异:印象中,租书屋早已成为了记忆,居然还有...

网友评论

  • 天空_7183:都是爱书之人啊!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时候到处寻书看的经历,那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课外书,偶尔见到几本小人书,就跟宝贝一样,有一次借了同学一本小人书,结果不小心把封面给弄破了,他天天追着我让赔他两块钱,那时候家里人没有给零花钱的习惯,自己也不敢去问家里人要,后来就撒了个谎,说是要买圆珠笔,母亲给了两块钱,才给那同学赔上。后来上初中看的最多的也是武侠小说,初中毕业那年看到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当时对自己的震撼很大,才知道原来书还可以这样写。后来外出求学,没钱买书,学校图书馆里的书又太旧,就逛地摊,买盗版,五块钱一本,呵呵。现在看书方便多了,却感觉再也没有那么好的读书时光了。
    似曾相识a:@天空_7183 相同的年代,不同的经历。真的都是爱书之人啊,一样的感受呢!如今,条件好了,书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想看,随时都有,却没有了当初看书的那份执念……
  • 流浪之羽:难忘的书屋,难忘的岁月
    似曾相识a:@流浪之羽 😊年岁渐长,开始喜欢回忆过去……是那间书屋,让我有幸有缘读到了好多各种各样的书籍……和往事干杯!🍶🍻🍷

本文标题:那间书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fn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