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黛之争

作者: 七月风吟 | 来源:发表于2023-05-28 22:01 被阅读0次

从小到大,《红楼梦》一直是我最为钟爱的书籍之一,置于枕侧,闲来时时捧读,越读越是爱不释手。所以,当拿到春风老师的那本《一曲流水红颜寞》之后,我就一头扎进了这本书里,如品清茗,愈读愈爱。

春风老师以独有的视角用清新隽永、散发诗意、饱含热爱的文字,深入浅出,画龙点睛地解读了出生样貌个性千差万别的红楼女子。

细细读来,每个女子在春风老师的笔下都是那般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她们或悲或欢,或喜或忧,或痴或狂,或嗔或怒,游走于那纷繁污浊的贾府,用血泪书写了各自凄凉悲惨的一生。

在众多红楼人物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无疑是人们目光的焦点。因为与主人公贾宝玉有着千丝万缕的爱恨纠葛,这两位个性迥异的女子一直处于红楼梦人生大舞台的中央,主角光芒摄人心魄。

同时,她们也是红楼梦中备受争议的两个人物。或褒或贬,或爱或恨,众口不一。尤其是对薛宝钗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春风老师在她的书里,站在人性的角度,用细腻的文字为我们再现并诠释了薛宝钗的个人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宝钗的欣赏和喜爱。

有些读者,尤其是黛玉的忠粉是不喜欢薛宝钗的,她们认为宝钗是攻于心计,虚伪自私的黑腹女。

同一个人物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考量,给出的评价却是如此大相径庭,可见,人性是复杂的,有时,我们根本无法用简单的“好”与“坏”去评价一个人物。

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拿薛宝钗与林黛玉相比,我无疑更喜欢同情林黛玉。有诗为证:

            五律·黛玉

碧影轻摇碎,幽庭漫暖香。

小桥流水曲,紫陌窄阶长。

玉手托桃面,樱唇吐墨芳。

漂萍随落雨,寂夜梦南乡。

这是我为黛玉写的一首小诗,之所以喜欢黛玉,是因为我在年少时也有过一段远离家乡寄人篱下的求学经历。黛玉是从小桥流水的烟雨江南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北方。而我则是从北方的山沟沟辗转来到了遍布丘陵潮湿炎热的南方小镇。

那时,尽管亲戚们对我们姐妹关爱照顾有加,然而,亲友们的关怀无论多么无微不至,都替代不了至亲父母的爱。十三四岁的年龄正是恋家的时候,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常常让我在夜深人静时暗自垂泪。

黛玉离开南京的家到贾府时,最多十来岁,在如此幼小的年纪就痛失爱母幼弟,黛玉心中的忧伤可想而知。

还没有完全从丧母之痛中走出来的她,孑然一身投奔显赫一时规矩森严的外祖母家,小黛玉的内心是多么孤苦与忐忑啊!那种飘萍般的孤独无依感,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我喜欢黛玉,不仅仅因为与她有过相似的寄居经历,更容易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明了她的喜怒哀乐。更是因为被她那飘逸纯真的诗人气质深深吸引,折服于她的满腹才华,欣赏她对诗词的那份痴迷。

我也是一个醉心阅读,亲近文字,热爱书写的人。所以看到书卷不离左右,出口成章,挥笔落墨巧赋诗词才华横溢的黛玉,怎能不爱?

我喜欢黛玉,还因为她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她对身边人的喜恶,皆出于本心,从来不是为了利益得失。她倾心宝玉,是因为她们两小无猜,彼此懂得,惺惺相惜。与宝玉尊贵的出身,与显赫的家世毫无关系。如果有朝一日贾家倾覆,宝玉落难,黛玉一定会不离不弃,追随他四处流浪,相濡以沫。

说完黛玉,我来说说宝钗,我也为宝钗赋诗一首:

            五律·宝钗

玉面芙蓉色,丰姿掩素衫。

闺房灵指绣,雅室巧思连。

泣泪因兄劣,强颜为母欢。

齐眉恭举案,夜静寂听蝉。

金陵十二钗中,我钟爱黛玉,欣赏宝钗。这两位妙龄女子,因为家室背景的差异,她们成长的环境和受的教育也不同。

与黛玉清高脱俗的文人气质相比,宝钗身上则多了几分市井烟火气。出生于商贾之家,宝钗虽然也饱读诗书,才华出众,但是她只拿读书赋诗做消遣。在她心目中,对于一个女子来说针织红更重要。

客居贾府,她审时度势,察言观色,藏愚守拙,人前人后不肯轻吐一言。被凤姐戏谑为一问三不知的闷嘴葫芦。

有人可能会认为她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其实,宝钗自有她的难言之隐。

不尴不尬的客居身份,夹在王夫人和贾母之间,一边是至亲的舅妈,另一边是贾府的至尊权威,许多时候,宝钗真的不知道该去维护谁。所以我理解她的谨言慎行,更懂得她的左右为难。

有人说,宝钗是一个虚伪自私,功于心计的人。这是对宝钗为人最大的误读。

宝钗慷慨解囊为湘云办螃蟹宴,付出的是真金白银,换来的是湘云的友谊和周围人的首肯。香菱被恶妇折磨摧残,是宝钗让母亲把她接到身边,脱离苦海。黛玉病重时,需要燕窝滋补,却不愿向管事婆子张嘴讨要,是宝钗让家仆按时送来,解了黛玉一时之忧。如此这般助人于危困之时的宝钗,怎会是一个虚伪自私的人呢?

许多人之所以痛恨宝钗,是因为她最终冒充黛玉嫁给了被蒙在鼓里的宝玉,至使知心妹妹黛玉在她们大婚的歌乐声中悲惨凄凉地死去。

这种看法似乎很有道理,其实经不起推敲。因为在那个时代,嫁谁娶谁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本人是没有发言权的,官宦人家更是如此。

贾府的核心人物贾母最初是支持木石姻缘,反对金玉良缘的。但是元妃去世后,贾府迅速败落,没有新的入仕之人挑大梁,联姻是救贾府于危难之际的唯一办法 。

贾母作为这个家族的掌门人,只能忍痛割爱,牺牲宝黛深情,借助宝钗母舅王家的权势,换得贾府片刻荣华,一时安宁。

加上黛玉那时已然咳血,身体早已被病魔掏空,奄奄一息。风雨飘摇中的贾府,需要的是一位健康能理事的少奶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黛玉与宝钗如何取舍,昭然若揭。

面对整个家族的兴衰存亡,儿女情长,纵然生死相许,又怎能逃过命运的无情碾压。所以真正拆散宝玉和黛玉的并非宝钗,而是整个贾氏家族的败落,是无情的命运。

相关文章

  • 钗黛之争  谁赢了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 一朝漂泊难寻觅 一部文学史上前无古人后无...

  • 《直男世界里的钗、黛之争》

    林黛玉的痴心和才情,薛宝钗的温婉和豁达,一生遇一良人若此,夫复何求? 2017-09-09 星期六 ...

  • 读红偶得

    贾宝玉最后娶了谁? 有人说是宝钗有人说黛玉, 钗黛之争多年争论不出个结果 最有可能是宝钗和湘云 但肯定不是黛玉。 ...

  • 盛世悲歌——红楼梦

    历史沉淀了过往,黛钗之争注定必将没有结果,此刻在我心中她们孰优孰劣早已不再重要,她们同是世间罕见的奇女子,都有着令...

  • 日更321天红楼梦引‖2022.11.08『钗黛之争』

    张海英老师谈“钗黛之争” 在这种貌似无可挑剔的外表之下,总让人觉得宝钗身上缺少一种什么东西。 脂评论宝钗:“待人接...

  • 《红楼梦》晴雯和袭人,原来曹公对她们的爱也分了比例

    《红楼梦》中的宝玉深得万千女人的宠爱,上有尤物钗黛的隐晦之争,下有卑微丫鬟间的明里争锋。有人说宝玉就是曹雪芹的缩影...

  • 钗黛同体?

    要说《红楼梦》中的女主是谁?有人认为是大方得体的薛宝钗,有人认为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而我却认为,两人都是极其有特色...

  • 钗黛探伤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读书笔记 作者:白先勇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2ISBN:978754...

  • 解读曹雪芹之四 | 曹雪芹心中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喜欢《红楼梦》的人,在钗还是黛更值得喜欢这个问题上总是爱憎分明,要不就是扬钗抑黛,要么就是扬黛抑钗,且两派见了面,...

  • 红楼梦人物评析——薛宝钗

    作者:廖忆馨 从前看《红楼梦》,因为对黛玉的喜爱,又钗黛之争以宝钗与宝玉成婚,黛玉泪尽而逝为结果,所以总是不喜欢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钗黛之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cd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