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讲解人类的学习天性和规律。道理比较简单,但让人印象深刻。
有如下心得:
1 学习过程中,凡是觉得简单的,觉得顺的,大脑肯定没有进步。
看美剧很顺,能看很久,大脑肯定没进步。看YY小说能看很久,同样大脑肯定没有进步。
简洁和简单,是相当好的东西,但是绝对不是一开始就简单,而应该是领悟背后规律后抽象出来的简洁而不简单。犹如从看山不是山,到看山还是山。
这也和古人的总结是一致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no pain no gain;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困难的抉择,痛苦的学习中,大脑和心智才能进步。
2 多样性,不断检索,不断回顾,不断测试,很重要。
学习一样东西,动用了越多的观测手段,越容易学习。
不断检索自己学习到的,不断测试自己学习到的(不管是实践还是考试,因为每个人都会本能过高评估自己学习到的),从测试结果中总结。并且在测试和训练中引入变化性和多样性,会更加有效。
大脑不喜欢简单的重复,比如多次读一篇文章。
身体也不喜欢一个难度点的重复,比如一直站在3米处练习投篮。
在3米定点投篮的比赛,一组3米定点训练,一组2米和4米训练,后者最后的成功率远远好于前者。
3 大脑是不断进步的,五六十岁都可以不断进步。
一辈子需要学习,五六十岁了,大脑也可以发育和开拓。
书中提到了超级记忆对大脑的改进。说实话,很久前我训练超级记忆,能够记住一副扑克牌,但最后觉得并没有多少益处就放弃了。
可能隐形的益处,就是大脑体操,这块若回心转意,倒是可以重新捡起来。
当然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每天或者每隔一段时间就得回顾和测试,这样就是在训练大脑。
读完这本书,我也重新开始了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方法。很久前,我就本能认为柳比歇夫的方法是一个瑰宝。他会把每天的所有时间开销记录在纸上,每天每月总结。
到了后面,他能在离开手表的情况下,精确知道自己刚刚过去的一段时间开销了26分钟,而不是25分钟。每年的年度计划,也能越做越精准,最后成就了不可思议的工作量。
柳比歇夫的记录,是完全符合人类的认知天性的。记录本身就是不容易的事情,很难长时间执行。但是不难,就无法进步。大脑不断感知时间的开销,自然每次都是反省和回顾。大脑对时间的控制会越来越精细,同时也会越来越明确自己的时间开销,也就能空余出更多的时间给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
记录和不记录是两回事,大脑的记忆遗忘,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不断的把自己的人生开销给自己看,就如直面自己血淋淋的伤口,逼迫自己不断清创,让伤口愈合,变得更加强大。
以中学几何举个小例子。
中学几何中,有三角形(相似 全等 角度等),平行四边形(平行 对角等),圆(圆形 扇形)这些内容,会有那些学习方法?
先花大量时间学习三角形,再花大量时间学习四边形,再花大量时间学习圆,最后来一次期末测试。
按部就班,一个个点克服 。但这种方法对长久记忆,却不是足够好。
如果改成如下,增加足够多测测试,最终掌握知识的可能性,就会提升一大截。
先花大量时间学习三角形,做一次三角形小测试;再花大量时间学习四边形,做一次四边形测试;再花大量时间学习圆,做一次圆的测试;最后来一次期末测试。
每次的测试都会让大脑产生检索和反思,会让知识固化。检测和反思的单元越小,大脑就能越轻松理解。另外,相同内容的重复检测可以隔一段时间做一次,而不要在同一个时间点重复,这样大脑反倒能更加容易存储成长期记忆。
如果改成如下,最终领悟知识背后的规律性,会再次提升一大截。
先花时间学习三角形的全等,等待还未透彻,直接做一次小测试;然后跳到圆形的扇形环节,迅速讲完做一次三角形全等和扇形的小测试;未等扇形透彻,回到四边形的某个细节讲解,同样测试;接着回到三角形的的三角函数讲解,做前面的所有测试。。。 就这样所有的内容混杂着迅速迁移并测试。
大脑会对不同的内容感到吃力,但是神奇的是,只有感觉到吃力的时候,大脑才能印象深刻,才能去尝试领悟问题背后的规律和法则,做到一通百通。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控背后的规律,而不是表面的知识点。
足够的难度和多样性,更加适合大脑。凡是有难度的点,不要轻易看答案。在山穷水尽后得到答案,才符合大脑的学习,因为从犯的足够多的错误中,能积累足够的知识量。只有当大脑被迫工作时,才会将所学的东西记得更牢固。
本书还有很多其他的细节和结论,不一一叙述。
从这本书中,明确得到的观念:
这个世界上没有简简单单就能得到的。简简单单得到的,必会简简单单得失去。
若想攀登高峰,若想顺从初心而活,必须要不断挑战难度,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你的努力,需要配上你的这么多年进化来的潜力。
舒适圈内无法成长。人类若不成长,违背进化就该被淘汰。给自己主动找难度,跳出舒适圈肆无忌惮的过日子,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