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看见豆同学在看一个视频模样的东西,一问才知道,他在听一个历史游戏“游牧风云”。这是武汉大学一位历史博士,专门在网上给大家讲解历史游戏。豆同学觉得听他讲比自己玩更有意思。
豆同学从小也玩游戏,从小学的摩尔庄园,到赛尔号,到初中的建筑类游戏、城市管理类游戏,一直到一个跟世界版图变迁有关的大航海游戏,等等,他都玩儿过,但从来没有上过瘾。
我想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他从小就有一个一直坚定不移的爱好——阅读。还在他2岁多的时候,我们就经常在家附近的书店里度过一个又一个周末的下午。而家里的书也是四处都有,随手就可以拿起来一本读。这个爱好一直还续下来,他的阅读偏好也随着长大的过程由自然到地n到天文到历史,初中以后就聚焦在历史上了。所以,任何时候,只要有可供阅读的东西在,他就不会感到无聊。
第二,我们在游戏上面一直持开放态度。游戏在这个时代避无可避,很多游戏的开发团队甚至有心理专家加入,专门针对玩游戏者的心理层层设置,让人步步深入,欲罢不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味地围追堵截是没有用的。去了解和发现孩子能够从中得到什么,从而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再去从其他方面满足孩子的需求才是更有效的途径。
我们都知道游戏里对人的鼓励远远比我们自己要做得不遗余力,对于满足人的成就感这一点也是步步为营。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得到关爱和鼓励的孩子,一些很难在其他方面找到价值感的孩子,更容易沉迷在这种成就感和鼓励中,陷进游戏里面不能自拔。所以,我们以前经常跟孩子聊游戏,了解他对所玩游戏的感受和想法。在他主动说起的时候,我们也认真地倾听,并鼓励他更多地尝试。
记得他在12岁的时候,有一天突然感叹说:“爸爸,我觉得做一个市长也不容易啊!”我们很好奇地问:“哦,何出此言?”他说:“我玩的那个游戏里,市长想建一个电站,可是市民又是抗议又是游行,不让建。如果不建,这个城市的GDP又上不去,真是伤脑筋啊!所以,我才知道,当个市长也不容易呢!”又有一次,他感叹他玩的另一个游戏里面,如果没有几面同时兼顾,就会出现整个建筑倒塌的问题。而对于大航海游戏里,世界版图的变化,他更是有很多的感慨和想法。
每到这种时候,我和豆爸都是认真地听他说,并且真心认为.他从游戏里面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因为他选择的游戏大都总害好自己的思考,不断解决问题,超越自己的,所以我们一直持鼓易多度。如此一来,他对游戏的态度一直就是可有可无,很少有特别数不下的时候。
第三,我和豆爸一直致力于在家里营造互相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我们虽然也犯过许多错误,并且现在还在继续犯错误,但从来没有停止过向孩子表达爱和关注。即使我们会有冲突,甚至有彼此伤害的时候,我们最终都会通过表达爱的方式和解。这使得豆同学在家里的归属感还不错。
这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在意的就是,有人爱我吗?有人喜欢我吗?他们可能会交替出现自卑与自负的心理,可能会对自我价值感产生怀疑,还可能会有无边无际的孤独感。在这样的时候,他们很容易投向虚拟世界,沉迷在一些游戏里找成就感。所以,让孩子有自己热爱的事情,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关注,在家里和学校有归属感和价值感,让孩子对游戏有一定的自主参与和选择的权利,也许就是我们能做的。
即使我们不知道能做什么,至少经常向孩子表达爱,给予孩子关心和支持,真正与孩子在一起,多听少说,让孩子在家里有归属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认可,这更有可能避免孩子玩游戏上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