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
从《渔父》看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从《渔父》看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作者: 红楼夜话 | 来源:发表于2018-12-22 21:57 被阅读60次

        从《渔父》一文,屈原和渔父各自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为人处事(也就是人生)态度:一是屈原的明辨是非、高洁自奉、积极用世,乃至宁死不折、以身殉国;一是渔父的不问是非、明哲保身,浑水摸鱼,乃至消极避世、随遇而安。

        “道不同,不相为谋”,渔父与屈原相遇的结果,只好异途殊归,各行其志。总体说来,作者的意图和倾向是:以屈原为主,以渔父为副,以副托主,赞扬屈原的崇高精神,贬抑渔父的消极态度。

          从作者的态度来看,让渔父用“混世”反语来激励屈原,从而造成更强烈的对比。这恰恰说明了作者对屈原的崇敬,对同流合污者的憎恶,倾向十分鲜明.。

        作者没有单一地铺陈颂扬屈原的伟大人格,而是别具匠心地为他设置了一个对立面,让渔夫与屈原分别代表两种相反的但各自又十分典型的人生观,并让他们在江畔相遇,展开对话,这就使文章内涵全部熔铸在一个整体对比性构架之中,在这个构架中,至少包容着三个方面的对比关系:

        一是两条人生道路的对比。屈原坚持儒家的入世,渔父乐在道家的出世。实质上一个是从社会着眼,目的在于儒家的济世。一个是从个人出发,展示的是道家的逍遥,意图在于苟且偷生,随遇而安。两相比较,谁积极,谁消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是两种人生态度的比较来说,一个明辨是非、高洁自奉,而且至死不渝;一个是非不分、随遇而安,乃至混水摸鱼。两相比较,孰高尚,孰鄙陋,亦是不言而喻.。

三是两种结果的对比。屈原积极用世,深思高举。结果却惨遭流放,行吟江畔,痛苦万分;渔父消极避世,钓鱼江滨,反而能身心自由,鼓枇高歌,欣然自乐。这两种情景的对比、诱惑,恐非意志特强者所能自持。然而,屈原却非但能够持志不移,而且锐意于以身殉国。这样,他那玉碎而不可改其白、竹焚而不可毁其节的崇高精神,就在层层对比中显得更加璀璨夺目。

        尤其在中华民族面临外族入侵、面临亡国灭种之时,屈原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尤其难能可贵!当然,民族危难时刻,也有企图随波逐流,以曲线救国的名义,充当汉奸走狗的!

        有人认为屈原书生意气,不能与世推移。其实屈原的人生态度是不愿同流合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所以导致被流放,最后投江水自杀。渔父的人生态度是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明哲保身,自得其乐。

   

附原文与注释

原文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注释】

1.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

2.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

3.三闾(lǘ)大夫:楚国官职名,掌管教育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宗族子弟。屈原曾任此职。

4.是以见放,是:这。以:因为。见:被。

5.淈(gǔ):搅浑。《说文》:“淈,浊也。从水,屈声。一曰滒泥,一曰水出貌。”

6.哺:吃。糟:酒糟。歠(chuò):饮。《说文》:“歠,饮也。” 醨(lí):薄酒《说文》:”醨,薄酒也。” 成语:哺糟歠醨。

7.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在文中与"深思"都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有贬意,故译为(在行为上)自命清高。举,举动。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论语·季氏》:“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8.沐:洗头。《说文》:“沐,濯发也。”

9.浴:洗身,洗澡。《说文》:“浴,洒(xǐ)身也。”洒,古同“洗”。

10.察察:皎洁的样子。

11.汶(mén)汶:污浊的样子。

12.皓皓:洁白的或高洁的样子。

13.莞尔:微笑的样子。

14.鼓枻:摇摆着船桨。.鼓:拍打。枻(yì):船桨。

15.沧浪:水名,汉水的支流,在湖北境内。或谓沧浪为水清澈的样子。"沧浪之水清兮"四句:这首《沧浪歌》,亦名《孺子歌》,又见于《孟子·离娄上》,二"吾"字皆作"我"字,可能是流传于江浙一带的古歌谣。

16.濯:洗。

17.缨:系冠的带子,以二组系于冠,在颔下打结。

18.遂去,遂:于是。去:离开。

19.不复与言,复:再。

【译文】

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相关文章

  • 每年被纪念的屈原,竟然不如一个渔夫

    每读一次《渔父》,都让我产生不同的思考,而且在不同的背景下产生的答案是皆然不同的。在《渔父》中反映出两种人生态度:...

  • 从《渔父》看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从《渔父》一文,屈原和渔父各自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为人处事(也就是人生)态度:一是屈原的明辨是非、高洁自奉...

  • 生活的美好

    悲观和乐观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两种不同态度造就两种不同的风景。乐观的人即使在谷底也能看到希望,悲观的人背向太阳只...

  • 人生独木桥,你有你的阳关路,我过我的独木桥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两种不同的选择,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人生独木桥,是一种生活态度,不卑不亢...

  • 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老吴的父亲终归还是走了!今天上午,刚刚吃过早饭,正准备一天的家务事,突然接到方平的电话,告知老吴的父亲去世了,朋友...

  • 希望与失望之间只在“一念之差”

    乐观与悲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乐观的人对自己、他人、世界、未来充满希望,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会从积极的、正面...

  • 【中外文学基础】中国文学卷作业

    关于屈原《渔父》中两种对立思想的理解与讨论: 沧浪之水浊兮,屈原已死明志,渔父濯足自乐。 人世就是沧浪之水,或浊或...

  • 悬在高空中的生命

    #教育随想# 夜已深,还是决定打开电脑写点什么。 周五的时候给学生上《渔父》,我们从渔父文化到渔父的形象意义,再谈...

  • 一念是天堂一念是地狱

    乐观和悲观,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可以说决定着不同的命运。 你可以看到在工地上不论严寒酷暑作业,舍不得吃穿的民工夫妇...

  • 你是“刚”还是“苟”?(之二)

    一. “刚”或“苟”?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生活里我们说某人特别“刚强”,“宁折不弯”;说某人“锱铢必较”,“爱掐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渔父》看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iw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