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坚持了70天的日更写作,由于个人的一些原因,差点断更了。
还好,有惊无险,但是足够让我重视这个问题。
回想以前自己的写作经历,也出现过不小心断更的情况。
一旦断更,虽然不会罚钱,也不会掉肉,但是对于一些已经立下日更写作Flag的作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断更就像出轨,只有一次和无数次。
只要断了一次,那么,自己的写作就好像不再纯洁了,内心就会放松对于写作的关注和喜爱,变得有些随意,甚至破罐子破摔了。
而写作本来就是修心的过程,如果心态发生了变化,写作的频率和质量将会大打折扣。
本来自己还没有养成写作的习惯,还没有将写作融入生活,写作日更就是为了刺激自己的写作习惯和灵感。
日更如果变成周更或者月更,那么,基本上意味着,你已经不适合当一个写作者了。
很多知名的作家都是有着严格的日更要求的。村上春树每天4点多起来写作,坚持每天写到10点钟;《北京折叠》的作者郝景芳,每天不管多忙,都要逼着自己写够2000字。
日更很重要,但是为什么还会断更呢?
结合自己的血泪教训,复盘了3个原因,如果你也有断更的困扰的话,可以参考交流。
1、没有在固定的时间段写作
之前我的写作时间是比较随意的,有时候是早起写作1个小时,有时候是晚上下班后写作一会儿,基本上没有固定的写作时间,就是什么时候有余闲,什么时候来写作。
那么,很容易在比较忙碌的某一天,就会忘记写作这回事。
写作时间之所以随意,是因为意识中没有把“写作”当成重要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中讲到“要事第一”的概念,也就是说一天的事项当中,要先做重要且紧急的事情。
普通人,写作可能只是爱好,只是副业的尝试,上班工作才是主责主业,是最重要的事情。
其他的吃喝拉撒和人际交往,多会占用很多的时间。
再加上一天当中情绪的变化,写作意愿的起伏,很容易在有时间的时候不想写作,想写作的时候又忙到没有时间。
解决之策就是固定时间写作,形成习惯和铁律。比如,我现在基本上是早起之后的1个小时,用来写作。坚持了2个多月,效果不错。
2、个人生活节奏被重大事件打乱
固定时间写作的前提是,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日常都是稳定的。
一旦出现了大的变动,很容易占用写作的固定时间。比如,我最近出差,作息就不想平时上班那么规律了,前一夜熬夜改项目方案,第二天可能就要睡懒觉了。
或者在家里是用台式机写作,在外出差可能只能用平板或者手机来写了。写作工具的变化,也会造成很大的写作阻力。
而像出差的话,是不严格区分上班下班时间的,因此,也不可能有大块的时间,来静心写作了。有时候因为开会或者应酬甲方,很多黄金时间都消耗的,一身疲惫地回到酒店,吃完饭冲个澡,唯一的力气就是躺下睡觉了。
解决办法就是多做手机或者便条提醒,我是在出差的时候设置了3个闹钟,每次响的时候,就提醒自己要写作了,把写作的意识调动出来。如果不忙,就赶紧码一些字。
3、写作没有大块的专门的时间
日常固定时间写作,都是在家里,在书房,没有外来的干扰的,是整块的写作时间和环境。
但是,遇到特殊的生活工作环境变化,时间肯定会被打散成碎片了。
这个时候,如果自己还是贪恋专门的写作时间,甚至追求写作要有仪式感的话,基本上很容易就会断更。
解决的方法,就是不要矫情,锻炼自己在任何环境任何场所任何时间,都可以写作的能力。
比如,我的经验是在出差的火车上可以写作,在卫生间蹲大号的时候也可以写200字,在垃圾会议的时候,也可以偷偷码一个小提纲出来。
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还可以激发自己的写作思维和速度,有压力也会有动力。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经验教训,也是我对于这几天的日更的反思。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日更不易,贵在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