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河南教师读书会
跟着强国学《诗经》(五)

跟着强国学《诗经》(五)

作者: 甄甄快乐 | 来源:发表于2020-02-01 22:53 被阅读0次

    跟着强国学《诗经》(五)

    ——《诗经》中的劳动生活

    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关键标志。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勤劳的民族,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之中,关于劳动的诗数不胜数,而《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自然也收录了不少关于劳动的诗,比如《周南·芣苢》就描述了一群女子在田野间采芣苢时的欢快心情。


    《周南·芣苢》原文: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全诗十二句,三段之中,只变换了六个动词,用了十多个字,就把全部的情感表达出来了,读起来只有十多个音阶,节奏比较快,诗人通过“采,掇,袺,捋”等等几个动作,简单明了地刻画出了女子们在采摘车前子的过场,透过这一系列的过场,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劳动妇女劳动的热情。

    我们仿佛看到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女人们三五成群地唱着欢快的歌谣,伸出手把车前子一颗一颗地摘下来,一把一把地捋下来。短短的一首诗,不但写出了采摘的过场,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韵律,表现出生动活泼的气氛。


    透过这些欢笑而又忙碌的妇人们,我们仿佛看到了我们的妈妈、我们的奶奶,在田间地头忙碌的场景。而正是这些人建设着我们的世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也在这种劳动中感受着生活的乐趣。

    《魏风·十亩之间》同样描绘了女子在采桑之余结伴回家的愉悦场景。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这首诗共两章,六句,三十个字,唱起来朗朗上口,悠扬婉转。透过此诗,我们不仅看到了诗人笔下劳动人民自在劳动的景象,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劳动人民单纯、质朴、真纯的生活状态和心性。听着姑娘们呼朋引伴回家时哼着的歌谣,我们也仿佛穿越了时空,在十亩桑里之中与他们相遇。


    《诗经》不仅记录了开心劳动的瞬间,同样也记录了超出劳动人民身体负荷的艰苦劳动以及对剥削者不劳而获的控诉。

    《伐檀》是《诗经》当中最为人们熟悉的篇目之一,甚至选编到了中学语文课本中。一群伐木者砍檀木造车,联想到了统治者不种庄稼不打猎,却占有这些劳动果实,非常愤怒,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地发出了责问的呼声: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伐檀》一诗主要讲了伐木者的劳动状态,但是伐木者辛苦的伐木,换来的却不是自己安逸的生活,而所谓的君子,也就是统治者,却可以不劳而获。

    “君子”这个词在早期指的是统治者,指的是上层阶级,是孔子老师开始使得“君子”这个词更多地被赋予了道德的内涵,才可以成为一种人格象征的。《诗经》是在孔子之前就有了一个选编的定本,所以《诗经》当中的“君子”往往指的是统治阶级。

    这里,《伐檀》中的“君子”,指的就是不劳而获的统治者。诗的三章重叠,意思相同,按照诗人的情感发展脉络,我们可以分成三层。


    第一层写伐檀造车的艰苦劳动。头两章是直叙其事,第三句才转到抒情,这在《诗经》中是比较少见的。当伐木者亲手把檀树运到河边的时候,面对微波荡漾的清澈水流,不由地赞叹不已大自然的美,令人如此赏心悦目,这也给伐木者暂时带来了轻松和欢愉。然而,这只是刹那之间的感受而已。由于他们身负沉重压迫和剥削的枷锁,又很自然地从水自由自在的流动联想到自己成天都在从事繁重的劳动,没有一点自由,从而激起了他们心中的不平。

    因此,接着第二层,便从眼下伐木造车,还要替剥削者种庄稼和打猎,而这些收获物,却全部统治者占有,自己一无所有。伐木工人们越想越愤怒,越想越无法压抑,忍不住提出了严厉的责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通过反复的诘问,诗人最终得出了这些老爷们不过就是一些白吃闲饭的寄生虫!


    此诗三章,采用换韵反复咏叹的方式,不但有利于表达伐木者的反抗情绪,还在内容上起到了补充作用。如第二章、第三章的伐辐、伐轮部分,在点明了伐檀是被造车之用的同时,也暗示了他们的劳动是无休止的。另外,各章猎物名称的变换,也说明剥削者对猎取之物,无论是禽是兽,无论是大是小,一概毫不客气地据为己有,并表现他们的贪婪本性。

    《伐檀》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反映社会的不平等。一些人辛苦劳动却食不果腹;而另一些人,不稼不穑,却过着优厚的生活。全诗直抒胸臆,叙事中饱含着愤怒的情感,不加任何渲染,增强了真实感和批判力量。

    《诗经》里所展示的劳动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着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和向往,我们在诗句中感受着古人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幸福和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劳动最光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着强国学《诗经》(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kf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