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经作者授权转载。
转载声明如下:
作者:爱在深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肇庆 • 七星岩
我生长在一座小小的古城,从小对亭、廊、榭、阁视角上并不陌生,但从理论上认识中国古建,最初却是来自于楼庆西先生的《中国园林》一书。书中语言典雅优美,从园林的形成和发展、名园赏析与比较、基本的造园理论、意境营造等几个方面,向读者娓娓道来,是一本引人入胜的科普读物。
中国园林,明园如珠,从南到北散落在各地,无声地讲述着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以下谨从中国园林的形成和发展上疏理园林艺术的演进轨迹,重温这段灿烂文明的历史。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贵州
一、从 “囿” 到 “苑”,从狩猎通神到国家统一的象征
从有文字记载的,商代供帝王狩猎为乐的 “囿”,“囿” 内筑 “灵台” 以观天敬神开始,中国园林如同开了挂一般,从最初狩猎与通神的功用,到秦代作为统一国家象征的阿房宫,到西汉为彰显国力的上林苑,原始宗教的迷雾日渐消散,使得山水之美呈现出本来的面目,人们渐渐从超自然的崇拜中抬起头来,开始领略和赞美水光山色。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贵州 • 黄果树瀑布
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园林,这种造园规模后世已无来者。西汉史学家司马相如曾经不无夸张地形容过上林苑:最南的地方冬天仍然万物滋长,最北的地方夏天也天寒地冻。
上林苑和阿房宫一样毁于战乱,但它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统一大国的象征,秦汉宫苑始终以天地宇宙为追求的极致,平面空间的巨大和建筑、景观的包罗万象是构思的基本前提,体现着当时的政治观和宇宙观。这种人神兼容、天地不分的文化形象带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广东河源 • 霍山
而上林苑在太液池中堆筑了三座岛屿,象征着民间神话传说中东海上的瀛洲、蓬莱、方丈三座仙山。 这种 “一池三山” 的造园格局影响深远,被后世皇家园林的建造者奉为经典,一仿再仿。时至今天,园林里每每所见筑池彻山,实际上可追溯至西汉上林苑。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四川 • 阿坝
二、承前启后魏晋风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矛盾异常尖锐,士族阶层对仕途和人生产生了强烈的幻灭感。于是,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之道再度盛行,清谈玄学之风大兴,加之公元67年佛教传入中国影响很大,士族阶层把佛教对现世的怀疑和否定与道家的避世全真融汇贯通,选择远离政权核心,纵情山水,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以全身避祸、标榜性情。
恰在此时,中国封建经济形态中,迅速发展着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庄园。这种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保障了士族阶层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独立与创新,他们除了畅游自然山水,还设法在自己的住所营造出山林景象,以求山林野趣与田舍风光,由此产生了私家园林的雏形。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阳朔山水
此时园林的特点是以山水、植物等自然形态为主导构建景观体系,因受地理、气候、经济条件限制,就地取材的 “构石” 之风(人工造山)取代了秦汉时期依大型山体造园的方法,植物景观以松、柏、竹最为典型,文人借其常青、挺拔、正直的特点以标榜自我人格。
此时的私家园林已懂得用写实手法再现山水,景物的空间关系更为复杂而讲究。园林建筑不仅楼阁华丽,而且结合山水,点缀成景。这种理水、叠山的造园方法,以及建筑讲求精美造型、精选植物、曲径通幽等手法,都为后世造园家乐于仿效。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肇庆 • 七星岩
据记载,这个时期的皇家园林,例如曹魏都城邺城(今河南安阳北)内的铜雀园、北魏洛阳城内的华林园和西游园、南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华林园和乐游园,这些帝王御园已不再具备早期御苑的狩猎行乐功能,而是由山水植物和亭台楼阁组成。园中用人工造出具有象征意义的五岳、湖泊和岛屿;建筑雕梁画栋,飞檐翼角,或驾临水上,或长廊飞埑,亭桥相连,在山水环境中显示皇家富贵奢华的气魄。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肇庆 • 七星岩
与园林艺术相呼应的,是这一时期中国士大夫文化的全面发展。诗文、书法、绘画、音乐、饮食、服饰等各个领域空前蓬勃,为后人称道的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景观与诗文、书法、绘画交相辉映的特点也始于这个时期。说个题外话,人们熟知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三曹、陶渊明、王羲之等人都是出自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转折点,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随着佛、道两教寺庙的广泛兴建,又出现了大量的寺庙园林,并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逐渐融合,而此时的园林已不复秦汉时期的辉煌。中国园林自此抛弃了以往的宏大格局,开始走向精致和小巧。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肇庆 • 七星岩
三、盛世繁华的滋养
历史的车轮转到了公元581年,隋朝(581-618)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37年后,唐朝(618-907)灭隋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由于从 “贞观” 至 “开元” 年间采取了发展生产、稳定社会、文教复兴等政策,全国农业发展,经济繁荣,达到了空前兴盛的局面。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杭州 • 西湖
唐都长安是在隋都城制的基础上建成的,隋唐都城的格局功能更全面,建筑层次及其内在的从属关系更为清晰、严格,从而体现了一个成熟的封建集权制国家对建筑的要求,这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唐朝的宫苑有 “三内”(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三苑”(东内苑、西内苑、禁苑)。“三内” 大多是宫与苑的结合,大明宫的前部为宫廷区,宫廷区之北为苑林区,中央有水面开阔的太液池,与前面的宣德殿、紫宸殿处在一条轴线上。这种前宫后苑的布局为后世宫城布局的基本格式。
唐朝的皇家园林都集中建在都城长安和东京洛阳的城内及城郊地区,其中最大的是位于长安城北面的禁苑。史书记载,禁苑东西宽27里,南北长23里,范围极广。苑中分布着24处园林和建筑群,是唐朝皇家的主要风景区和狩猎区。打马毬更是唐朝历代皇帝热衷和擅长的一项运动,长安城内曾有很多毬场,如大明宫的左神殿军毬场,东内苑的毬场亭子,西内苑的含光殿毬场等。唐中期,还在禁苑南端的梨院内设置了皇家艺术学院。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四川 • 阿坝
安城东南角的曲江池又名 “芙蓉园”,这里的水岸典折多变,沿池建有亭台楼阁,满植林木花卉,是长安城内一处优美的园林区。原本是皇家的游乐御园,每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和九月九日重阳节,这里张灯结彩,乐典齐鸣,沿岸商摊林立,皇帝率领后妃来此游乐,并设宴款待百官,允许普通百姓进园,一时园中人头攒动,热闹沸腾。唐朝这种把御园变成公众乐园的做法,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确是少见的。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四川 • 阿坝
如果说魏晋时代人们对山水的热爱是由于对现实的失望和逃避,那么唐人对园林的热爱则是盛世游乐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唐朝在文化、艺术上的繁荣昌盛为私家园林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人文条件。唐诗中描写自然风光的作品更加盛行且日趋成熟;中国画中的山水画此时渐趋成熟并发展成独立的画科,涌现了一批闻名后世的山水画家。山水诗画的繁荣及其创作方法对此时的园林创作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韶关 • 小黄山
以著名诗人兼画家王维在长安城附近建造的辋川别业为例,他在集山林湖水之胜的天然山谷中营造园林,设有绿柴、柳浪等20景,风景如画,王维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皆作于此,并亲手绘制了 “辋川图”,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这一带风景。虽然这个园林早已湮没于历史的烟尖里,但却一直为后人称道,清乾隆帝(1736-1795在位)就曾在圆明园中特设 “北远山村” 一景,以仿 “辋川别业”。
文人建造园林有别于皇家园林的豪华气魄、官宦私家园林的富丽堂皇,别具淡泊、清新、雅致的风格,寄托并展现了他们的人生态度。唐朝文人园林的发展,为后世文人园林的造园规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韶关 • 小黄山
四、蓬莱深处,壶中胜境
到了宋代(960-1279),造园之风已十分盛行,不仅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璀璨如明珠,甚至城市里的茶楼、酒肆也挖池叠山,附设园林以招徕顾客。
从唐朝中后期延续下来的 “园虽小而诸景皆备” 的 “壶中” 范式在宋代发展成高度成熟而完美的艺术典范。宋人以空前绝后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将园林艺术推到了尽善尽美的高度,也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发展到了极致。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湘西凤凰 • 沱江
艮岳,是宋代最著名也最具代表性的皇家园林,座落于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据记载,与汉唐时期动辄数百里的宫苑不同,艮岳的实际面积只有十余里,最高峰也不过九十步,但艮岳在中国园林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 “天下之美,古今之胜” 。
这种在狭小空间内,以精美而富于变化的叠山、理水、构石、养植花草树木,以及精美考究的建筑造型,再现自然山水千变万化之态的造园手法,称为 “壶中” 范式。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杭州 • 西湖
那么,美仑美奂的 “壶中” 范式是如何做到的呢?简单地说,在于 “聚景”,即在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将山水、殿宇、村舍、花木等聚集一起,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观赏景点。比如艮岳,既有绍兴的鉴湖、杭州的飞来峰、文学家陶渊明笔下的桃溪和画家林逋笔下的梅池,还有传说中的八仙馆和人间的田舍村庄。园内各部分无缝对接,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气质,并达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是一座深缩了自然山水、植物精华的人造山水园林。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苏州 • 网师园
宋代的园林以开封、洛阳和苏州、杭州一带数量最多,也最为典型。这个时期的园林小品,诸如庭院和建筑中的楹联、匾额、花石基座、柱础、室内外盆景、鱼缸、铺地等辅助性、装饰性小品,不仅种类繁多超越了前代,更不乏精美绝伦的惊世之作,令后世只能望项背。
这三百年间正是中国园林发展的成熟期。宋代由官方组织编撰的学术书籍《营造法式》,较详细地说明了 “材份制”,使我们知道了古代建筑设计的根本法则。“材份制” 是一种模数制,标志着中国木结构建筑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这一时期的建筑种类与形式丰富多样,风格多绮丽、细腻,迥异于大唐建筑的博大气魄。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苏州 • 网师园
五、移天缩地入君怀
中国封建社会经过元朝(1206-1368)进入明(1368-1644)代。
明朝从洪武元年到明宣宗执政的六七十年间,肃清吏治,兴修农田水利工程,推广桑麻棉种植,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原料。官营民营手工业陆续发展,商业城市增多,东西南北商业流通畅快,海外贸易往来活跃。及至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到明神宗执政以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自然科学和技术的高度,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北京 • 故宫
经济的繁荣给文化、艺术、哲学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写意山水画在元代发展成熟,促进了园林的发展和完善。明朝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自然风景式园林全面发展。并随着王守仁 “心学” 的确立,道家与禅宗的相互交流和影响,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也都体现到园林艺术上。
明朝的园林承宋代营造法式的传统,下启清代官修的工程作法。皇家园林结构严谨,围绕着万岁山和太液池,以皇城内的西苑和紫禁城内御花园为代表,艺术风格古朴、雄浑。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杭州 • 西湖
明代的私家园林以苏州、扬州、无锡、镇江、杭州等地的园林为代表。艺术风格充满自然、疏朗、高远的情调,追求 “天人合一” 的境界,园主人也大多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清高风雅,淡素脱俗。
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认为万物回归到其实起始状态才能实现万物和谐的境界。在造计成所著的《园冶》一书中亦有记载“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境界,可见道家的思想,对明代造园产生了深远影响。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杭州 • 西湖
道教学说不仅在造园思想上被运用,主题园的名称上也呈现了与道家相关的道境。如拙政园中的得真亭、瑶圃、听松风处、钓矶,寄畅园的知鱼槛、七星桥等。
江南城乡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当地建筑业的持续发展,也促进了建筑材料与技术的进步。长期的建筑实践造就了大批向来以技术精良著称的工匠、木工、瓦工、泥工,许多能工巧匠被召去修建皇宫,许多在北方卓然有成的工匠技师都来自南方。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杭州 • 西湖
晚明至清初士风堕落,士人理想幻灭,许多官僚、文士,在强权之下随波逐流,许多士人遵循心学的准则 “致良知” 而不愿再入仕途,未能兼济天下,那就独善其身,以隐居林泉来表达其不满现状、不愿与流俗以及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通过造园来寄托人生志向。如拙政园、东园等。
并且通过造园这一方式,来追求 “依泉石,追追濂洛之遗风,求孔颜之真趣;洒然而乐,超然而游,忽焉而忘吾之老也” 的境界,以求达到心学中的 “天人合一”。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韶关 • 小黄山
六、清代园林的发展
清朝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有所建树,也是今天的人们所能看到的中国古典园林的主体。
以建在长城以北承德市的避暑山庄为例,它不仅综合了汉、蒙、藏等民族建筑的特色,有着中外罕见的的宗教建筑集锦;而且不同区域风景迥异,既有江南水乡的柔美,又具备西北山地的雄浑粗犷,以及平原区的塞外风情,被称为 “园林艺术馆”。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北京 • 恭王府
而圆明园被誉为 “万园之园”——不仅吸收了历代园林的精华,而且借鉴了西方的建筑样式,比如在长春园的北部建有巴洛克风格的喷水池和西洋楼。中国园林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完善,融入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时代精神。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北京 • 北海公园
清代的私家园林主要集中在南京、苏州、扬州一带,扬州园林是其中的典范。扬州的个园,园中有山,山上有亭,登亭可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和平山堂的胜景,显示了很高的建造工艺。
而清朝后期的私家园林,尤其是一些官僚、商贾的私家园林多追求富贵奢华,摆阔显富的庸俗市井气代替了文人园林疏朗、精雅的传统格调,园中虽有四季石景之美,但人工斧凿的痕迹太强,缺乏自然情趣。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杭州 • 西湖
七、名园遭劫与复兴
历代名园遭劫皆毁于战火,近代尤甚,是中国人心头的痛。圆明园这样一座集我国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我国规模最大的园林杰作,在1860年10月18日遭到英法联军疯狂的抢掠、火烧。园中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大火燃烧三天三夜,一代名园化为废墟。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再遭劫难。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北京 • 北海公园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各地古典园林的保存和修复受到了应有的重视,也得到了维护和建设。我国十分重视对圆明园遗址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实施了三期整修工程。1983年成立了圆明园遗址公园筹建委员会。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成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1994年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作为一个完整的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了 “世界遗产” 名录。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北京 • 北海公园
颐和园在西北郊皇家园林中算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了。六十多年来,昆明湖几经挖凿疏浚,长河也因水源丰盛而发展为一条新的水上游览线路。园内建筑多次维修,仍保持着原有建筑的辉煌。颐和园经过多年的精心维护,于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遗产” 名录。
香山静宜园近代以来,原有的园林景点与建筑大部分均已遭到破坏。经过整顿,恢复了原有景点,重建了少量景点建筑,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景点使之保持现状。对山区绿化除保持原貌外,又重点突出了山上的黄栌与古松。一到秋天,香山就成了红叶漫山的山景园林,保持了原来静宜园的环境与意境。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北京 • 北海公园
中国古典园林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甚至是用生命换来的,古建筑都是有灵魂的。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一块太湖石都是多少劳工冒着生命危险挖上来的;那每一处飞檐翘角,无不是凝固着无数瓦工、泥工的智慧和鲜血。
天下之美,古今之盛——认识中国古典园林杭州 • 西湖
回顾中国园林几千年的风雨历程,哪一次名园遭劫不是因四分五裂或软弱无能、一盘散沙而饱受战火摧残,哪一次建筑艺术的发展和保护,不是在国家统一并且日渐强大的先决条件之下,在生产力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之下呢。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仅是艺术瑰宝,更是中国人文化和精神的物质载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