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出第一步,指的是开始做一件事。中国有句俗语说,“万事开头难”,还有句俗语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两句俗语说的都是做事第一步,不同的是,第一句话是鼓励还没开始的人做好准备,第二句话是鼓励人认真做好第一步。到底一件事情的开端有多重要,人们要重复的强调呢?
牛顿第一定律应该能给我们答案: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也就是说,除非受到外力作用,静止的物体会一直静止,运动状态下的物体也不会改变速度。用在人的行动这件事上,就是一旦你迈出去了第一步,那就算进入运动状态了。只有开始行动,才有完成工作的可能性。虽然古人早就说过,“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但没有开始肯定是没有结尾的。当然牛顿第一定律还告诉我们,要开始做一件事,是需要有一个力来推动的。那么关键就是如何迈出这第一步,也就是如何获得这个足够推动我们行动的力呢?
有人说这还不容易,我们这些人谁没想过减肥、升职、加薪这些事情呢,我们都曾有过打鸡血的经历呀。诚然,打鸡血让你保持了三分钟的热度,但并不能让你一直行动下去,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自称拖延症、懒癌晚期了。是动力不足吗,并不是,看看层出不穷的各种减肥“新科技”就知道多少人怀揣一颗追求美丽的心。但为什么就是不能开始行动呢,“管住嘴迈开腿”是已经被证实了的真正的减肥妙方啊。阻力太大了。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状态是理想条件,但现实是再光滑的平面也会有摩擦力,如果没有持续的推动力,物体不可能一直保持匀速运动的状态。那阻力是什么呢?是我们所希望减掉的体重、堆积如山的家务、月底的考核,如山一样压在眼前的压力。但压力真如想象一般大吗?并不是。我们基因中潜藏的趋利避害性会让我们倾向于高估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试着回想一下自己学习游泳、开车等技能的经历,在你掌握了一项技能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并没有学习之前想象的那么难,符合此规律的事情占大多数足以说明我们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会高估困难的。这些高估的困难带给我们困扰,有很多人就是因为“如果做不到,那就不要去做”这样的理由开始拖延一件事的。但问题又来了,想对未知的东西客观评估它的难度未免强人所难,既然做不到,那怎么才能降低难度,进而减小行动的阻力呢?
有一个好办法是,专注于眼前的一小步,把阻力减到最小,甚至为零,不去想堆积如山的工作,不去想月底的考核,只把眼前的这一步迈出去就好。另外,行动会带给你额外的信心和动力,这样动力大于阻力,就不会被困难吓倒,这便迈出了行动的第一步了。有一个爬山理论做了很好的诠释。
假设有一张地图,你对地图所表示的地形一无所知,但每当你指出一个点,系统会告诉你这个点的高度,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找出这个地图上的尽可能高的一座山呢?从一个点开始,一个点一个点的问吗,这显然有些慢。爬山理论的办法就是,从某一点开始,考察这个点临近一米处各个点的高度,选择最高的一点,然后从这个新点出发,再选择它周围最高的一点,以此类推。时间到的时候,你所遇到的目前为止最高的点就是尽可能高的一座山。如果一开始就想着找到最高的那座山,那在现有条件下根本无从下手,那么也就更容易放弃。
关于上述的办法,《微习惯》这本书给出了一个公式:一小步+想做的事=较高的进一步行动的可能性。这本书详细拆解了微习惯/微步骤如何帮你把事情做成,感兴趣的话不妨去看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