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兴,我被安徽网辩决赛被邀请为评委,所以我现在在安徽合肥。
今天我听了一场爱和恨那一个会毁灭人类。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人类曾经多次面临毁灭,据科学家推测,当今人类的祖先甚至一度人数降低到100人以下。(如今想来人类能够发展到现在还是非常不容易)
而爱和恨也是人类非常朴素,源生的感情。我想这道题出题人是希望我们更加透彻,细致的去回顾这两种情感。在一般认知中“恨”似乎是不好的,恨是一种负面情绪。但是仔细想想,自古万物阴阳两和,
一来只要人类还没有进入大同社会。一旦有一部分人爱一个事情,就必然有另外一部分人恨。因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
二来,天与地,爱和恨,阴与阳都是相对的也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恨,爱或许就没有意义;没有好,坏也就没有意义。
落到事实层面,从民族主义角度来说,我们憎恨南京大屠杀,憎恨侵略者
所以有时候从宏观意义来说,我们不能一味的否定恨对于人的意义。
毁灭其实也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我们的科学家,神学家,也一直在讨论这样的话题。环境学家告诉我们我们要保护环境,否则我们会被环境毁灭。环境学又告诉我们,要改造环境,否则我们会被环境毁灭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要铸剑为犁,否则我们会毁于战争,社会学家又告诉我们,必要的人口下降是必要的,否则会遇到人口陷阱。
从这个角度来看,毁灭我们的更多的是极端,而不是爱和恨本身。
那么这题讨论可能有几个方向,更容易极端,更不容易极端。(为什么要分开思考呢,因为很多时候正负影响并不是线性的)比如人对于看上去正面的事物更容易接受(无论优劣),人对于负面的事物更容易戒备(无论好坏)。
就如同新闻学经常提到的“娱乐致死”的观点一样,观点认为人相对于严肃的事物,会更加喜欢娱乐的内容,最后类似于“劣币淘汰良币”,我们会被娱乐内容包围,沉迷,最终毁灭。不过这更多的是一种假说,因为对于不同人来说“什么是娱乐”大家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喜欢体育,觉得这就是兴趣,是娱乐,有的人喜欢八卦,认为这才是放松;甚至真的有人觉得,学习使我快乐。在如此多元化的社会,娱乐的解释有多种多样,如果真的是“娱乐至死”,哪又何尝不是,“奋斗到死”“兴趣终生”呢(是不是换了一种描述就觉得励志多了)

那么再往上讨论,可能就是我们对于这两个情绪的一种态度,如果对于憎恨事物足够多,是不是应该换一个认知视角。(反过来也是的)
也不知道到底寻思了一些什么东西,就这样吧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22天
还有8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