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贪多,记住一个本质方法就足够了。
先抓框架,再抓枝干,再找关联。
接下来将用最通俗的语言告诉你如何用逻辑思维去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你需要花8分钟阅读,10分钟理解,20分钟实验。
坚持读完,因为这是一篇手把手的操作手册,而非理论解释。
大部分人都存在相同现象。比如,我们往往可以容易的记住一个完整的故事,而在小学阶段却因为语文生词默写头疼不已,中学后又饱受英语单词的折磨蹂躏。再比如,我们倾向于看漫画,看电视,却在面对书本的时候昏昏欲睡。
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决定了大脑更容易记住什么或者说大脑更喜欢什么。请注意,此时你是站在大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而不是你。要知道,大脑和你一样,都是有惰性的。大脑和你一样,也喜欢那种现成的,清晰的,不用思考的东西。当你输入的是故事桥段,是图片,是动画时,一方面,这些故事,图片,动画将会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输入你的大脑,就好比是就发生在你的眼前,如果再配上声音,那就会更加深刻,但对于这一点并非本文重点就不多赘述了。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方面,你要知道,这些信息都是被处理过的信息,不管是小说还是连续剧,制作者都已经设计好了叙述的方式,是顺序还是倒叙还是更为罕见的记叙方式。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人对偶像剧津津乐道,却很难理解一些所谓的烧脑大片,因为大部分偶像剧是以顺叙的方式输出的,而这正是我们的大脑最喜爱的输入方式。同样的,在不理解词根词缀的前提下,不理解象形文字的前提下,记忆英语单词和语文生词简直毫无规律可言,更别提什么顺叙,大脑自然是强烈拒绝的。
因此,归根结底,你首先需要学会以顺叙的方式把信息输入你的大脑。那么,如何以顺序的方式输入呢?你应该找到这件事或者这个问题的主干。那么,又该如何找到这个问题的主干呢?第一步,在纸上把你能想到的和这件事或这个问题相关的要点罗列出来。第二步,把你罗列的要点分类,分类的原则是你分出的大类越少越好,能分成两类的就不要分三类,并给每一类起一个概括性的名字。而这个概括性名字就是主干了。如果此时,你觉得这几个概括性名字并不能覆盖这件事或这件问题,那么你再打开思路,从这件事的起因想到结点,或者说从这个问题的源头想到现在所处的状态,再发现有没有什么是你遗漏的,然后添加进去。此时,你已经基本找到了主干。以下图为例,这件事情的名称叫做“经营分析会”,主干就是“问题分析”和“其他建议”。

第三步,仔细观察你分出的每一类,重复第二步,直到不能再分类。此时,你已经把每一小类细分到最末节了。也就在此时,整个事情不再是零散的点了,而是一条条有关联的网络线。也就在此时,你再看这件事时,你会惊喜的发现自己仿佛站在了上帝的视角,看见了问题的全貌。
但是,不要得意,你还可以继续深入。
想一想你所陈列的这些要点是否还可以继续展开,展开后是否还能继续展开,甚至形成新的思维图。另外,这些要点之间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这些要点和这件事以外的其他事情有联系吗?有什么联系?没错,此时你已经在深入思考了。多次这样的训练后,你的思维会越来越缜密。
到这里结束了吗?没有。
你还要找到解决方式。此时,你可以以倒叙的思维解决问题,即由果推因。找到问题点,结合之前陈列的思维图思考可能有哪些原因导致了这个结果,逐个排除,各个击破。
纸上得来终觉浅。文章最后,留给大家一个实验题,把本文以一张思维导图形式写出来,并按照本文方法进行深入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