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
![](https://img.haomeiwen.com/i6533911/555c2b482f35b472.jpg!yeadwx)
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深山里,
隐匿着一个神秘又古老的民族
——傈僳族
傈僳族既是他称也是自称。
自唐朝起,史书见有关“栗粟”记载,
这一名称,1000多年来沿用至今 。
![](https://img.haomeiwen.com/i6533911/ec5199f462dc871c.jpg)
自古依山傍水而居的傈僳人,
相信万物有灵,
有着最原始的敬畏与崇拜。
他们一千多年来居于祖地,
与外部鲜有联络,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
火草麻布是傈僳人独有的纺织技艺。
![](https://img.haomeiwen.com/i6533911/292fa5a5f54358c3.jpg)
(傈僳族民居)
火草麻布
![](https://img.haomeiwen.com/i6533911/8a39eb28682004be.jpg!yeadwx)
傈僳族火草麻布的织布工艺十分独特,
编织时有两梭,
一梭是麻线,一梭是火草线,
麻线与火草线交织而成。
火草线取自当地山上生长的一种植物叶背上的白色绒毛,
它是燧石取火时代的引火植物,
因此在当地得名火草。
![](https://img.haomeiwen.com/i6533911/cce3799d82eef8e8.jpg)
火草麻布绵软洁白,
结实耐磨,
冬暖夏凉,
正是这样的极品麻布为生活在高山地区的傈僳儿女遮寒保暖。
![](https://img.haomeiwen.com/i6533911/435ebeac319a1701.jpg!yeadwx)
(从火草上扯出植物纤维)
火草麻布的制作,
过程繁杂、技艺把握难度大。
几乎每年从布谷鸟叫开始,
种麻、育麻、扯麻、扯火草、织布、做衣等环节,
要依次进行。
而割麻、制麻线到织布,
就有几十道工序,
十分费时耗力。
织一件衣服,
要花上好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https://img.haomeiwen.com/i6533911/72627c77e573e811.jpg)
(捻麻)
虽然名叫“火草布,
其实这种傈僳族传统纺织物是以麻为主。
在搭配交织时,
火草线成份一般只有十分之一,
火草布的纯色和手感上以及火草线、麻线的搭配,
都可以窥得出织者的功夫。
![](https://img.haomeiwen.com/i6533911/51cf063a0f7eafe6.jpg)
(一梭是麻线,一梭是火草线,火草麻布是由麻线与火草线交织而成。)
两市斤火草一件衣
![](https://img.haomeiwen.com/i6533911/3bd5cf933a498f83.jpg!yeadwx)
多生长在荒坡、旷地和林边草丛中,
目前尚无人工种植。
翻山越岭割火草,
是每个傈僳族男子生活的必须。
![](https://img.haomeiwen.com/i6533911/ee19b7e0d2410725.jpg)
高山地区冬天来得格外早,
火草就枯萎了,
因此只能在夏天火草繁茂的最佳时机采火草。
这是件非常费时的体力活。
一个白依青壮男子要用8天的时间,
翻山越岭,
才能采到一市斤火草。
![](https://img.haomeiwen.com/i6533911/859d173739b77fa0.jpg!yeadwx)
火草采回来以后,
就交给能干的傈僳妇女,捻麻、纺线、反复煮麻、织布。
整个过程需要密集的人工劳动,
一个熟练的傈僳族织女,
9小时也只能纺出50厘米线。
两市斤火草织出的布,
才能做成一件火草布衣。
![](https://img.haomeiwen.com/i6533911/5ead6d3a940af794.jpg!yeadwx)
“傈僳女人不勤快,傈僳男人无衣穿”,德昌傈僳谚语、山歌总是这样说唱道,可见勤劳能干的傈僳族女人在家庭里扮演的重要角色。
牢实耐磨、冬暖夏凉的火草衣裙,
陪伴着一代代傈僳人走到今天,
全靠傈僳女儿双手完成。
![](https://img.haomeiwen.com/i6533911/7835a305212ea673.jpg)
(傈僳女人织布)
传承
![](https://img.haomeiwen.com/i6533911/5a721199ba2dde3a.jpg)
不经意间滴翠的荨麻苗齐刷刷长出土来,
人们又忙着薅草间苗,
若是苗架有些弱便再补撒点羊粪。
在日照充裕和雨量丰茂的条件下,
雄麻开出了白白的花。
到了7月份,
又直又高的麻杆就可以收割了。
用镰刀割倒麻杆后,
再撇开麻叶把麻杆就扎成小把。
挂在室外晾杆或晾藤上,
将麻杆晾成绿皮,
室外雨水浸胀的麻杆,
这时可以刮麻皮了。
就如傈僳《刮麻歌》里唱到的那样:
“左右两手刮,撕下细麻丝,从头刮到尾,一根是一根……”
无论你是喜欢收藏的还是喜欢工匠作品的,都推荐你添加:匠粉,我们每天都会不停的输出对匠粉们的精神食粮,如果文章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希望你给我们评论提出,匠粉期待你宝贵的意见!
为了让身边更多人了解非遗,欢迎转发匠粉此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