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请说清语
01
俗话说:六月考孩子,七月考家长。
随着高考成绩的陆续公布,又到了2018高考填报志愿季。
在这场博弈中,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家长的“大考”,就是与孩子一起,选择未来的平台,选择明天的前途、选择将来的人生。所以,家长们都在卯足劲头选学校。
于是,各种各样的咨询会此起彼伏。许多家长不辞辛苦,拿着孩子的成绩跑来跑去求真经。
“老师,我家孩子考了***分,报考咱们学校的某专业有把握吗?”
“老师,我家孩子考了***分,211院校报哪些有把握啊?”
家长的问题归根结底就一个,我家孩子的这个成绩,报哪些院校有把握。
对于这类问题,招生老师坦言,很为难,无法准确回答,只能给出建议供参考。
譬如,每一分数段中,一分之差就是近千个名次的变化,如果考生志愿选择仅靠分数去衡量,风险太大。
另外,现在许多省份是合并录取,仅靠分数线作为志愿填报来参照,那是很不客观的。
这就需要家长清醒的明白高校录取的几条线。只有这样,方能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孩子的分数线、报考学校近几年的提档线。尤其是近几年的平均提档线、录取线、自己分数在省份的站位,该校所报专业在本省近几年录取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等,这些都是家长参考的依据。
总之,家长了解越详细就越有把握,不至于因盲目填报而掉档。
家长参加各种各样的咨询会,老师也不是神,老师的建议只是建议,老师也不知道学校招生的投档情况,只能根据以往经验供家长参考。
咨询来、咨询去,最终的决定,除了依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还是看家长如何选择。
所以,家长的大考,也能称之为是一场与未来的博弈了。
02
2010年的高考,不像现在这样。那时,在公布高考成绩的同时,只公布文理的一本分数线,二本分数线则是在志愿填报后才公布的。所以,在一本线下的考生,是摸着石头过河,经过慎重三思填报志愿。
那年,儿子高考发挥算是正常,接下来就是面临的家长的“大考”了。
如今,尽管孩子在大学毕业之际就非常顺利地找到一份理想、称心的工作。但是,当年填报志愿时,我们作为家长所经历的那场“大考”,就像发生在昨天。
结合孩子的成绩,看看近三年各高校在本省的提档线、录取线、计划招生名额、投报人数。再看看高校相应的发展历史、文化底蕴、全国排名、专业优势等。
面对“大考”,我们首先初步拟定了填报志愿的基本原则。
家长经历“大考”时,因每个家庭对填报志愿的出发点不同,选择理念也各不相同。所以,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志愿填报原则。
在这场终身铭记的博弈中,我们制定了“三条志愿填报原则”,以慎重筛选学校和专业。
首先,必须是省会城市,因为许多省会城市高校聚集多,交流多、信息量大、教育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且交通便捷;
其次,必须是有历史、有底蕴的高校,不能只为填报志愿而报志愿;
三是,填报的志愿尽量稳妥,尽量不去冒险,因为这分明是在拿家长和孩子的辛勤和努力做赌注。
所以,投出志愿后,自己最好有足够的把握。
就像通常说的: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就这样,在最后投档那天,我和老公一早起床就打开电脑,牙不刷、脸不洗、甚至连口水都没喝,一屁股坐在电脑桌前,对最后拟定的6所平行志愿的高校,翻来覆去查看和筛选。
因为各高校优势和性质不同,所选专业不同,到底把那所学校放在最前面,成为最后选择的重点。
经与儿子商量,根据他的兴趣爱好,又对这几个专业再三排序,本着那三条原则,我们最终选择了一所位居西北地区、早在中华民国时就已建校、且坐落在省会城市的一所高校。
03
在儿子大四第二学期时,许多单位在他们学校开始了网招和校招。总部设在南方某城市,一家以多元化发展的大型民营企业,在他们学校网招。
当登入学校网站,打开这家企业的招聘信息时,该公司给予应届毕业生令人满意的收入、良好的待遇、公司提供的酒店式免费公寓、高标准的工作餐、豪华健身房等优厚的员工待遇。
尤其是公司给予初入职大学生连续三年晋级的激励机制,为大学生搭建的人才快速成长通道等,为他们提供了更大、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没想到,孩子生平第一次求职,在经过投简历、审核、面试、即兴演讲,最后一关笔试后,非常顺利地被录用了。
那年,这家公司在全国各相关类211、985和省属院校中,共录用了本科及硕士以上毕业生300余名。
大学毕业后,儿子在家里度过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就只身一人从西北下华南。
孩子参加高考是人生大事,根据孩子的高考成绩和兴趣爱好,依据每个家庭对选择高校的出发点不同,家长一定要慎重选择。
好好斟酌吧,家长朋友们,陪着你的孩子,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博弈中,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