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号23号连续两天,学院第一批21名带队老师,带领学生陆续撤离隔离酒店。松松也在其列。
松松一个人带40名转运学生。这40人又分成好几种情况,其中18人继续留观,包括他在内的23位成员将进行撤离,原则上是本省的点对点能接走的学生可以直接走人,外省暂时无法回家的一齐返校。松松呢,把学生安置好后,他就可以回家了。也就是说,他的志愿者工作终于告一段落,他可以休息了。
没想到,23人的撤退过程却充满艰险,从接到返校通知到真正返校用了近30个小时,而学校到隔离点车程才不过一小时!
22号一大早接到返校通知,松松便挨个嘱咐学生收拾行李什物准备离开。结果,等他们收拾停当后却陷入了漫长的等待,因为一直等不来接他们回校的车。他们活活等了一天,愣是没人儿问也没人儿说。松松着急,只好跑去问当地防疫部门负责人X主任:我们这个省外的同学谁负责给接回去!
X主任说:你跟你们学校联系。
松松纳闷:可学校告诉我们归市里面统一指挥了。
X主任也纳闷:我们没接到命令,他想了想又说:你最好把这儿的情况统计一下,有多少是回学校的,跟你们学校说。
没办法,松松只好张罗着,把这个点儿上三个学院四百来号人的去留整理出来,到晚上报给书记,至于松松带队我们学院的共23人返校,他也报了上去。结果第二天上午,学校终于派车过来时又出了问题。啥问题?学校说只接13人返校而松松这里明明是23人。为到底是23人还是13人,又折腾了半天……
晚些时候松松在我们的密友群分享了从隔离点返校的整个过程,大家听后各自唏嘘。他感慨: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一是别出点儿事,二是办事效率真是哎呀哈……就感觉这是真别出事儿,有一点儿事就整个乱了套。
让我们通知个学生,一天改十回命令不算多,你都不知道怎么给人学生解释。一会儿让这么着,一会儿让那么着。省外的学生,一会儿说让亲戚能点对点接的也可以接走,结果亲戚来了等一天不让接。为啥呢?突然通知这个点钟又不让接省外的了,说只放省内的走。至于省内的,一开始说必须是父母亲自接,好多人家父母隔离着,不然就是封着出不来,这就又变成可以让别人接走了。
直到今天中午,学校这边才给派了车,就在宾馆门口停着,也不说是来干什么的,也没人跟我们说是来拉我们的。我看门口停着个车子,半天不动就问人家,人家说我们来接13个人。我们呢连老师带学生一共是23个,我就以为不是拉我们的。
人家当地防疫部门只好给找了辆车。我们都上了车,我又多了个心,问旁边学校派来的车子,你们是拉18个留观的不让走的吗,司机说不是,我们就是来拉回学校的,总之只接13个人。
实在没法儿了,我就又问,你们这13个人到底是谁?他们把名单拿出来我再一看,嘿,13个人的名字都在我们23个人里头。这23个人是昨天晚上我报给书记的,书记发到学校那个群里头,天天让报表,也不知道怎么就出错了,最终就把23人弄成13人。
这么着,又让学生把行李都卸下来,把车倒过来,这才回来。到了北门,有家长来接的已经在北门口等着了。不行,必须都得进学校。人家问,进了学校还怎么接?回答说进了学校从东门出,但结果孩子们乖乖进了北门,到了东门又说没他的名单,又不让出,哎呀。
所以说不管是市里头这个防疫部门,还是学校,简直效率低下的可以可以的。你就不知道怎么弄,所有的信息都对不上,所有的事儿都对接不好。从早晨就通知我们要走,实际上门口儿也停着两辆车,一辆大的是当地给我们找的,学校派的是辆小的,两辆车就在这儿停着,人家让我们上小车,那我们就听命令上,结果呢又不是这辆车,等于一上午就这23个人来回来倒腾,弄到12点半才到学校北门,你说这、这都什么事,真是气出毛病来。
我调侃道:写本书吧,引人入胜。
书记说学校开会意思是,省外的同学没返回学校,就不能让本省的同学一对一接走,就怕这个省外的同学闹意见。因为省外的同学谁都不愿回学校,学校现在的条件环境那么差,学生发了好多图,确实不太好。
有的隔离点听话就彻底执行了,本省学生家长听到消息就到了,结果活活等两天,就得等返校的外省学生走了才能接走自家孩子,所以估计这些点儿的师生到今天晚上才能返校。总之是外省不走本省的就不让接。我这个点儿就没管这个,我心想,人家家长来了就在下边儿等着,这啥事儿呀!一生气就放学生走了,我这算违规。
执行的比较彻底的,那就必须把省外的同学劝上返校的车,才让本省家长接走本省学生。一个隔离点的老师说,结果他那一车返回学校的学生就是不下车,做了两个多小时工作才下车。为啥呢?就是觉得学校羊行的太多,不安全,还不如在隔离点儿保险!
哎呀,整个儿就乱的一塌糊涂……
我总结了总结,为啥弄成这样了,不一定准确吧。第一个,就是谁也不想担责。谁也不想承担责任,这是导致事态扩大的一个根本原因。但是又都怕追责,所以小到一个隔离点办事的,他这个流程要求都很严谨。口头儿说根本不行,你得纸面儿写,他给你截了图。一步步每一个环节好像都很认真,所以,每一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模式弄,既不想承担责任,又怕追究责任。
我就琢磨为啥老是出现朝令夕改的现象,弄得我们老师都没法儿跟同学解释。比如报表吧,一天要报两类表,一类是隔离点上要求报的,据说要报的市里;另外一类是学校要求的,是通过咱们程书记开会要求填报的各种数据,程书记他们填报的这个都是按照楼,他是楼长,他就只统计我咱们学院这几个点儿上,隔离点儿上人家是统计这个点儿上所有学院的包括咱们学院生物学院和体育学院,就这个数据要求都不一致。
所以这是两条线指挥,一个是市里面要求,一个是学校要求,他们互相有交叉,又不完全一致,所以就导致数据混乱,在具体操作层面儿上又是两种标准,所以就弄乱套了。
我记得,第一天往外转运就乱到不行。头天晚上三点多,就叫起来开会,那一天就不断通知下楼,这一天一共下去了五趟,第六趟才算是真的下去没上楼。就是说从早晨三点就没睡觉,一直到晚上六点多才坐上车,然后第二天凌晨两点才开出校门,凌晨三点到了市内某个大酒店,六点刚住下七点就又开始往外撵,最终到了第二天下午三点才拉到现在这个隔离点,住进去就到了晚上六点,这才吃午饭然后统计数据,睡觉就到了11点。从动员到住下,我算了算,44个小时才把这么点事落实了。
好嘛,这回来又等于是从前一天早晨开会,就开始动员学生收拾东西,先让外省的返校,接着通知本省的家长,这等于是从头一天早晨七八点通知,学生们开始准备,到第二天下午12点半,才又返校。
好不容易地,松松总算回了家。结果第二天一早,他就在小区居民群收到本小区多单元混管异常的消息。
群公告:请大家务必注意自身防护!尽最大限度做到足不出户~非必要不要出门~不要遛弯~防止交叉感染~
社区对异常住户采取精准防控方式~但请异常单元的其他住户,除志愿者之外不要下楼~志愿者们会尽最大努力保障大家!
本小区核酸异常单元:
三号楼二单元
八号楼一单元
九号楼三单元
十一号楼一单元五单元
………
他看着长长的名单顿觉危机四伏心里发毛,在好友群和我们吐槽:这简直才出虎穴,又入狼窝!
D老师见了松松留言,语带调侃道:别这么大惊小怪,现在这年头,谁家前后左右上下邻居还没有几只羊!
其实,D老师哪里是调侃,根本就是现实。我们这个省会城市的疫情正甚嚣尘上,病毒已经变成一个个缩小的包围圈在一步步逼近我们,谁都不知道接下来中招的会不会是自己。之所以再次选择类似于疫情初期的封控模式,就说明问题的严重程度。
那些天,我们一想到疫情便觉得眼前灰蒙蒙的,有一种前功尽弃的悲伤,更有一种望不到头的无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