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4.4 周日 阴 毛毛雨
第二日
赶早出行。早餐在桥头临街的一家米粉店里吃的。米粉店的招牌挂着“三仙妈粉”,我一路叫到老板娘跟前:“老板,来四碗妈粉,四碗妈粉!”儿子悄声在我耳边嘲笑:“老妈真土,三仙妈是人家的招牌,你还妈粉妈粉的。”我反应过来,忍不住笑,想想又笑。粉大概就是米线,江西特产。要了四碗猪肝粉,汤和粉皆味道鲜美,在芜湖是从没吃过的。问老公要不要来一碗,摇手说从来不吃米粉。还是老样子,油条、饺子。真正的老土,不晓得换个花样尝尝当地特色。看我们吃的有滋味,他忍不住拖过我的碗去,“呼啦呼啦”喝了两口汤,又把碗底的猪肝捞了两块给皮球。皮球一早吃了狗粮,在车上摇晃了一阵,又小晕了,趴在桌下,对猪肝也提不起兴趣。
老公记着我说过想吃清明粑粑,正好婺源这边有卖的,不过形状像饺子,叫清明果。一块钱三个,很便宜,他特地跑到大桥下面买了一大袋。这下有得吃了。
今天的游览路线是“彩虹桥”—“卧龙谷”—“灵岩洞”—“千年古樟”。
丛溪渡口
去彩虹桥途径“丛溪”漂流渡口。丛溪是电影《闪闪红星》里潘冬子和老爷爷(忘了名字)坐着竹筏顺流而下的那条河流。看电影的时候我还在读小学,除了常在学校土垒的舞台上表演独唱“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外,也爱在放学路上哼哼“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哼哼的时候,就会想到那条碧清的河流和绿色屏风般绵延的山岚,还有宽阔的河面上飞流直下的竹排。想不到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会这么不经意地亲近电影里的山与水。渡口边有一棵上了年纪的古树,树干遒劲弯曲,枝影横斜水面。竹排泊在古树下,淡淡的晨雾润湿了簇新的树叶,有不知名的鸟在清甜的空气里鸣叫。站在竹排上照了两张相,一张撩水,一张划桨,都是装腔作势的假模样。而拍下的渡口,却有着“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静谧自然。
一行游人穿着鲜艳的救生衣,一路欢笑着下到水上赤橙黄绿的各色皮筏子里。皮筏子向下游飘去,清凌凌的河水里一时盛开着几朵笑盈盈的花。
彩虹桥
“彩虹桥”,是婺源的重要景点,几年前在电视里看过介绍。兼着《廊桥遗梦》的诗意联想,就更急切地想看看向往中的中国式廊桥。牵着小皮球,一家老小说说笑笑跨进了景区大门。好奇怪,没人卖票,也没人检票。沿着一条“哗哗”的河流漫步,举目皆是青青岸树,黄黄菜花。远处的廊桥下,溅溅流水泛着白光,几十个游人小黑鱼似地逶迤游走在铺满鹅卵石的宽阔河滩上。一桥横跨河流,说是桥,看上去更像一长排老式敦厚的民居,它们“排排坐分果果”般地稳坐在河流中的大石墩子上。
廊桥正在维修中,桥面上的土路坑洼不平,有木料、砖头和水泥堆放在廊道的墙边。桥中间还供有神像,走得急,不待细看是河神还是什么神位。第一次走在房子般的廊桥上,仿佛迎面就能碰到三二个穿土布衫褂坐在廊道边长木条凳上歇脚的山民,抽着旱烟,露出黄黄的牙齿满足地舒出一口长气。彼此打招呼,看看人家脚边箩筐、竹篓里的稻米、干菇子或小猪仔鸡婆子,说说年成收获、谈谈米贵薪贱……宽厚如长者的廊桥、质朴如泥土的山民,组合在一起,才是这山水间最和美的一幅画。
穿过廊桥,随着三三两两的游人拐上了一条小山径。土路边田地里油菜花已经十成谢了三四成,疏疏落落的花间结着累累青细的荚。还有些不知名的植物开着粉白淡紫的花,凑近拍了好几张照片。走不多远见一座庙宇,简单的两间殿堂,土黄的门脸,左右相连。和老妈走了进去,庙里有十几个着黄色僧服的师傅和着褐色海青的居士正在颂药师佛经。立在门外听抑扬婉转的颂经声,在这样清晨的山野,只觉天地清明澄澈,心境安然祥和。庙旁山顶有一座钟楼,公公已率先登到山顶。这老人家腿脚从不输给年轻人,每次出门总是一马当先,跑得比我们都快。攀到钟楼里,用木槌击青铜大钟,钟声清越激扬,余音久久不绝。
回程的路上不断有人催我们快走,原来廊桥要关门了。维修期间廊桥是真的不对外开放的,我们沾了赶早的光,不但看了桥,而且听了经,好福气哟。
沿青石台阶,下到廊桥底下。鹅卵石的河滩,清流其上。漫步水边,仿佛回到故乡北河。而北河清流,早已不见其踪。但愿彩虹桥下,永永远远唱响着这一曲“哗哗”的水歌。
灵岩洞
卧龙谷外八公里处,车挤不能行。等了十来分钟,只见老警们跑来跑去,却不见车辆动得一动。耗不起时间,老公当即掉转车头,直奔龙岩洞而去。依然是直入景区,无人检票。逶迤上了一座桥,桥左便是龙岩洞。一条地下河穿洞而出,汇入桥下的水中。洞口不时吐出几只白森森的铁皮游船,自船上走下一行又一行穿着救生衣的游人,排着队从刷了白漆的铁栏杆夹道里整齐地走出来。滥俗的情景,倒了游洞的胃口。就这么走走看看,没有目的,倒是挺好。于是看桥右,右边是一汪阔大的绿玉色水面,一直绵延到不远的山脚下。水中一丘,丘上芳草萋萋,玉树临风。两座青峰倒映水面,随着清风在水波里曲折舒缓。正是湖光山色尽入眼底,看着到有几分小九寨沟的神韵。
天上飘起了毛毛雨,打不湿衣服,却滋润了眼与心。一个女子正在接手机:“这边挺好的,下着毛毛雨呢。山清水秀,空气特清新,甜丝丝的。”标准的北方普通话,听着有一种爽心的舒坦。深吸一口气,把甜丝丝的清新一直吸到胸腔深处。
午饭就在灵岩洞至卧龙谷半道上的一个农家乐吃的。76元,有红烧鲫鱼、腊肉烧蕨菜、香椿头炒鸡蛋、山菇肉汤、清明果,是真正的物美价廉。老公一直筷子不停嘴不停地赞叹那盘鱼,怎么怎么野生,怎么怎么鲜美,多少多少年没吃过这么透鲜的鱼。不会吃鱼的我禁不住他如此高调的推荐,小心翼翼地吃了一小条,结果还是被小刺咔了。馋嘴的代价啊!
卧龙谷
转回卧龙谷,老警和堵的车皆散去。
仍然是六十元一张票,老人家不要钱,凭身份证直入。老公和凡都不想跑了,老公说难道还有天柱山大峡谷好看?凡说看着山就不高,还有黄山那边的障山大峡谷壮观?我一个人则坚持要买票进去。我历来的观点是管它好不好,来了就要玩!否则巴巴儿地跑这么大老远来干吗?
想到零八年带公婆到天柱山大峡谷时也是如此,婆婆到了景区门口,突然舍不得花费50元一张的门票钱。谁劝也不行,非要坐在门口等我们玩回来。后来我气得发了一通火,说你不去我们大家都不去,为了省钱,我们明天也别爬天柱山了,现在就开车回去!婆婆这才收拾起自己的固执,不情愿地跟我们进了景区大门。结果呢,一路流泉飞瀑、岩秀石奇,果繁树茂。婆婆高兴得像个采蘑菇的胖姑娘,一边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老歌子,一边和公公弯腰钻进山林子里摘野果。那些快乐的情景,到现在还枝节分明地印在我的心里头。
两个壮汉并不为我的坚持所打动,桩似地钉在景区大门口,就是不愿抬脚。估计又开车又游玩的,实在是累。可是回身一看,老人家已经不管不顾长驱直入地迈步在景区内的大路上了。哈,这下不进也不行了,儿子只得飞跑了去买票。
进入景区,仰头见一挂白练自山顶直流而下,景象颇为壮观。几个转折,瀑布便隐藏了身形。山谷的巨石间时而白水咆哮翻腾时而清流婉转洄游。谷中树木森森,水雾氤氲,一条青石台阶顺着山壁曲折而上,台阶皆被水汽浸润得一地湿滑。有一段崖壁斧凿刀劈般规整,崖壁上附满毛绒绒的苔藓,滴清的细水漫过青苔银珠碎玉般串串溅落,这一挂碧玉珠帘好生令人欢喜。
缘水而上,一路上都是上上下下的游人。遇到在李坑逗皮球的那对小恋人,他们惊喜地跑过来,拍着皮球的脑袋“小白小白”地打招呼。大家一同走到一挂吊桥上,年轻人故意使劲晃,晃得我们东倒西歪,皮球吓得抱紧我的胳膊“汪汪”叫。人语狗吠,微雨清风,在婺源的青山白水间,人与动物皆是大自然宠爱的孩子。
老妈坐在茶棚里歇息,公公一马当先地又没了身影。我们聚在茶室外下山的路旁,闲聊着等公公从山顶上下来,然后漫步下山。于清明的山水间这么随意地走走看看,真好。
与天柱山峡谷的奇崛和障山大峡谷的壮观相比,卧龙谷是温婉清秀的。它的温婉清秀,让游人少了惊心动魄的赞叹,却多了份贴近自然的亲切。
想着芜湖宣城一带的油菜花开得正盛,婺源的却已忙忙的结子了。江岭的菜花是不必去看了,千年古樟也一并“啪丝”过去。
婺源游到此结束,驱车回宁国。路上,凡问,下次去哪?这小子,心野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