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时间管理|读书 - 《心流》/《发现心流》 - 分类:心理学

时间管理|读书 - 《心流》/《发现心流》 - 分类:心理学

作者: 黛西是个作家 | 来源:发表于2019-03-19 11:33 被阅读0次

是否推荐

推荐

基本信息

书名

心流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发现心流 Finding Flow: The Psychology of Engagement with Everyday Life


作者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心流”理论提出者,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

契克森米哈赖一直致力于幸福和创造力的研究, 他曾担任芝加哥大学心理系主任。其著作包括《心流》《发现心流》《创造力》等畅销书,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出版时间

《心流》第一版出版于1990年;《发现心流》出版于1998年。

1993年台湾出版了中文版《幸福,从心开始》。

2009年中信购买了版权,但是由于中文书名,推广,时机的问题没有引起关注。
2009年的版本叫做《幸福的真意》,《生命的心流》
2011年的版本叫做《当下的幸福》,《专注的快乐》

2017年和2018年分别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和《发现心流:日常生活中的最优体验》的直译名方式重新出版了新的版本。

内容

《心流》中文版的六个序

《心流》这本书的序有六个之多,占了书中六分之一篇幅,而且质量很高,尤其是郑也夫先生的序一,特别认真,和自己写书一样。而且郑先生是自己问出版社要的书稿,对这本书评价很高。

这些序侧面也说明这本书的价值,以及在中文地区书价值被低估。不过由于序中“剧透”很多,可以先看正文再看序。

有趣的是,我看完电子版,觉得书好,又买了纸质版,发现《发现心流》这本还特别附赠了小册子,里面是《心流》这本书的前4个序,大概出版社也是觉得序的质量高,多使用一下。

心流,精神熵,自得其乐的个性

心流的概念是米哈里率先提出的,是积极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人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郑也夫先生总结的心流的几个条件:第一注意力,第二有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第三即时回馈,第四暂时屏蔽日常其他事,第五忘我。

精神熵,熵是无序的量度,用精神熵来描述人意识的秩序/无序。作者的观点是,人类的意识系统也需要秩序,无序时人们会焦虑烦躁,

“自得其乐的个性”(Autotelic) 。 Autotelic翻译为自得其乐还是有点不太妥帖,Autotelic是指自有目的或者目的是为其本身,大概是指人可以从做事本身获得乐趣和不是一定要从做事的结果中得到满足。

幸福

人以为自己追寻的是幸福,而追求其他目标,比如健康,美貌,金钱,权力,也是因为我们以为拥有这些就能得到幸福。人类的不满很大一部分在于如何解释日常体验,而我们追求提高生活品质几乎永远没有尽头,如果始终遥不可及,我们就会变得怨天尤人。

意识控制

控制自己的意识,运用耗自己的注意力,痛苦,恐惧,愤怒,焦虑,嫉妒等都是内在失序。在心流状态下再度整合,自我体验也臻于和谐。心流本身就是目标,达到心流即是幸福,因为心灵有了秩序感。

宗教,哲学,艺术等也无非是让我们相信生活尽在掌握。

乐的来源

感官之乐,控制自己的身体,比如瑜伽,或者只仅仅是动起来,比如运动,手工等。感官享受有时候也需要训练,比如音乐最高欣赏是分析式聆听,发现作品潜藏的秩序。

思维之乐,哲学和科学的乐趣

工作之乐,能供达到心流的最常见的是工作,很多人无法享受到工作之乐是由了固有观念要避免工作,要休闲。

人际之乐,朋友,亲人,以及面对孤独。

点评

推荐理由

米哈里是心理学家中的“经验”派,相比“实验”派,其实内容更容易阅读,讲求的是个人的体验。学者厉害的地方是把一个人人可能都有的体验概念化出来,而一旦有了第一个人提出了概念,其他人就能很容易掌握。

而这种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就叫“见识”, 这种认知是可以实际帮助到人的幸福感增加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幸福,心流,意识控制的觉知可以降低精神熵值(内心更平静),也就可能更“幸福”。

所以,不管是谁,能看到这本书或多或少会有点感悟,有点帮助。尤其对生活状态混乱,思绪太多,觉得焦虑烦乱的人。

但是体验类的理论书籍一定需要人自身有一定的体验才能感悟,所以建议先做,比如先看《搞定GTD》,或者更简单的《清单革命》,发现遇到障碍再来看这些心理学家写的书。

时间管理相关

时间管理中有重要强调专注力的番茄工作法,心流理论为番茄工作法提供了部分心理学理论支持。心流从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需要专注,专注给我们带来不单是更高的效率,还有本身的专注(进入心流状态)就是一个最优体验。

时间管理离不开目标设定,通常我们会笼统说时间管理时为了生活得更幸福,具体说可能是为了升学,升职,赚钱等目的。但心流理论讨论了什么是幸福,而金钱,权力,美貌等在米哈里看来只是手段,并不是一个层级的概念,这个对我们更好设定时间管理目标非常有帮助。

认知科学中有讨论时间的主客观问题,有时我们觉得时间飞快,常见的是打游戏时,很快几个小时就过去了,而有时候又度日如年,比如等待某个重要结果时。和心流的说法有联系又不完全一样,时间主客观不一致的问题也是时间管理中需要关注和特别设计的。

时代局限

成书比较早,所以对目前人们焦虑主要的原因(互联网,手机带来的信息过载)着墨不多,需要自己领会。

扩展

郑也夫先生序

幸福
宇宙环境并不是为了让人类更好生活“设计”的,所以人经常遇到挫折才是正常的。人比动物的区别在于神经系统过于发达,这是服务于人类的生存繁衍,但没有增加幸福快乐的考虑。

米哈里认为幸福不是目的,而是全身心投入一桩事物(心流)后的附带产品。而且有实验证明全神贯注其实反而减轻了脑力负担。

人比较特别的是,人有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对现实发生事情可以有主动的阐释。所以幸福有可能可以自己把握。

成长
不做外部目标的努力,要拒绝外部奖励,就要建立内奖,最好的内奖就是在追随目标的努力中,获得的内心秩序和成长的乐趣。

挑战应该是动态的,要和技能匹配,目标大大高过你的技能,产生焦虑,技能高于目标,持续这种活动将产生厌倦。

在技巧提高,目标上调的过程中,当事者感受到了成长的乐趣。

学会自我相处
最大的痛苦往往不是来自大自然而是来自他人,就是哲学家说的“他人即地狱”。传统社会通过宗族,乡亲,相对稳定,而现代社会更多的是自己的选择,而且更具流动性。

所以建立自我系统非常重要,郑也夫先生认为国人的自我弱于其他民族,提供了一个例证是国人脸上典型的神情是嬉皮笑脸,有讨好的意味,而比如非洲木雕的神情更多的是肃穆。

心流的负面
心流可能会产生瘾。但郑也夫先生比米哈里更乐观。

积极心理学&Martin Seligman

本书的主要概念“心流”也是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早期的心理学比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主要研究的是病态的心理,心理疾病等;而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是如何幸福这种正向的,普遍意义的话题。

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通常被认为是积极心理学的标志。

Martin Seligman是另一位重要的积极心理学家,官方介绍页面
https://ppc.sas.upenn.edu/people/martin-ep-seligman

Seligman曾被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Seligman是原来是学哲学的,所以他的理论比较接近人文心理学,和长期以来在美国占主流的行为学派或者实验心理学不太一样。但是人本心理学比较贴近大众,如果学者不要太用学术语音,人本类的观点比较容易被大众接受。

他的TED演讲里解释了积极心理学的三个方向,一个是愉快的生活pleasant life,一个是life of engagement,也可以说是心流flow,一个是有意义的生活meaning life。参看SeligmanTED演讲

他另外一个著名概念是习得性无助。

刻意练习

某些角度来说,心流是不赞同刻意练习的。刻意练习是Anders Ericsson(安德斯埃里克森)2000年后发展出来的学说,强调练习,1万小时理论(不完全赞同)。

这本书的原版名没有那么鸡汤,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

这本书在国内卖得相当好,我觉得和翻译后的书名《刻意练习》有很大关系,因为大部分中国人是不认命的,相信人定胜天,相信凭努力就能飞黄腾达(注意目标是建立在外部世界的,求的不是内心安宁),这本书恰好迎合了这些读者的想法,而大量艰苦的训练又是大部分人做不到的,这就决定了这本书基本无法证伪,因为如果还不成功就是训练还不够。这本书的主旨就类似于古中国的鸡汤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安德斯埃里克森是个来自瑞典的心理学家,目前在佛罗里达大学。

我这里就开个非常地图炮的观点,生活在寒带的人一般比较懂得艰苦忍耐,并且懂得计划的重要性,因为生活条件艰苦,要抵御寒冷,食物不多,还需过冬。而生活在热带的人一般比较乐天,相对短视,毕竟树上就能掉果子吃。埃里克森作为一个寒带人,天生带有刻意练习的习惯,而他所在佛罗里达大学,大部分人大概都想着度假,也是他会觉得有必要将刻意练习这种“浅显”的道理著成理论的原因。这个地图炮观点孟德斯鸠率先成书,史称“地理环境决定论”,由于近现代科技对地理环境影响巨大(空调,修路,互联网),而且传递思想太认命,基本都是批判意见。

追寻生命的意义,心灵的秩序

《心流》的最后一章提到追寻生命的意义。这和积极心理学的第三个命题有意义的人生相合。也和古早心理著作men's search for meaning《活出生命的意义》一脉相承,此书由维也纳心理学家维克多(Viktor Frankl)写于1946,Viktor 和弗洛伊德一样是医科大学教授,这本书也是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之后的著名的美国精神治疗师欧文亚隆Irvin D. Yalom也有类似的观点,欧文亚隆是斯坦福医学院的教授,并且写了很多的畅销书,他其中一个观点就是人的其中一个敌人就是生命并无显而易见的意义。

我觉得这类书籍如果你的人生无此困惑不需要看,看了扰乱心神,如果以及有了困惑看看还不错,起码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人有此困惑,而且和“成就"无关,感觉自己不孤独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结果了。

其他相关书籍

Martin Seligman
Learned OptimismFlourishAuthentic Happiness

对人工智能的启示

目前人工智能的方向主要是机器学习,因为需要“埋点”数据,所以像米哈里这种体验派的心理学理论是很难转化的。

但这本书提供了一种人为制造数据的实践,心流的理论建立也是通过一种心理体验抽样法SEM的实验方法,具体操作是为每一位受测者佩戴一个电子呼叫器,每当呼叫器一响,受测者就要写下当时的感受或心情。比如在一次为期一周的实验周期中,每天不定时发出8次讯号,实验期满,受测者则交回一份流水账式的记录。

个人通过定点的人工报告还是有非常多的弊端,记录肯定不是机器学习要求的“海量”,还可能会有记录”美化“问题。但之后智能硬件有突破以后,这种方法可以几乎无成本的收集数据以指导人的生活。

第二个对我的启示是,如果数据比较容易获取,比如实验心理学,或者哲学中的理性主义,目前还是可能使用算法的,当前的算法也主要集中在此类。

但人工智能真正的突破应该在体验类的人类智慧,是否真能用冯诺伊曼结构的机器计算,和当前还是比较机械的机器学习的算法,我是表示怀疑的。

神经网络算法是个不错的尝试,号称模拟人的脑神经,但实际上人的脑神经具体如何工作我们目前根本无法观测到,我们还是用的是机械“模拟”,我是很怀疑不够智能的。

AlphaGo的突破也只是针对围棋一个场景,而且围棋规则非常明确,可以自建小世界模拟(自对弈),对我来说这个场景本身并不太“智能”,是个计算能力提高后必定能解决的问题,AlphaGo出色的地方只是工程师由于对围棋规则的了解,帮助减少了大量计算,提前实现了超越人类的围棋能力,最终结果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但不算真正的人工智能,人类并不是以计算能力见长的。最最起码没有到哲学上说的强人工智能。

所以未来的泛人工智能领域还有非常多的工作需要做,我也期待能有普遍意义的突破。

相关文章

  • 时间管理|读书 - 《心流》/《发现心流》 - 分类:心理学

    是否推荐 推荐 基本信息 书名 心流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

  • 读书|发现心流

    文/入户锁门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多数人给出的答案是——寻找快乐。好多人追求权利、金钱、名望也是想通过这些去获得快乐...

  • 进入心流:学会这个方法你也可以成为高效能人士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读书笔记)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是米哈里30年前出版的书,到今天“心流”这个词已为我...

  • 2019的1月自我提升书单

    最近看了很多的提升自我的书籍,本月总共看了“心流系列”的两本《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发现心流——日常生活中的...

  • 《发现心流》

    关于作者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任教于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提出并发展了心流理论。他一直在关注人类的积极心理体验,...

  • 发现心流

    《发现心流》作者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任教于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提出并发展了心流理论。他一直在关注人类的积极心...

  • 发现心流

    听人讲《发现心流》是《心流》的自助指南,对于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进入心流状态提供了很多好的建议,对于心流很是着迷的我...

  • 发现心流

    在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如何发现心流、创造心流? 面对工作,要把工作当成游戏;面对生活,要创造主动式休闲;面对人际...

  • 《发现心流》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发现心流:日常生活中的最优体验 心流出现的三个条件是:清晰的目标、即时反馈、挑战与能力的匹配...

  • 《发现心流》

    关于作者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任教于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提出并发展了心流理论。他一直在关注人类的积极心理体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间管理|读书 - 《心流》/《发现心流》 - 分类:心理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day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