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这篇文献,文章主要说了我国数学教学目的的一个变迁,可以整体上了解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历程。作为一个初步了解数学核心素养来说,这篇文献还是值得先了解了解的。
教学目标强调的是教学的具体结果
教学目的强调的是教学的整体结果
(1)建国前
1923年我国颁布了《初级中学算学课程》《高级中学算学课程纲要》,首次在教学大纲中列入教学目的。
1932年颁布初中、高中《算学课程标准》
1948年颁布《修订高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
(2)建国-改革开放前
1952年依据苏联教学大纲编译《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
1963年颁布《全日制助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
(3)改革开放至今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1986年颁布《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双基”出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992年颁布《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
1996年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2001年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2003年颁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用课程目标替代了原有的教学目的。
2011年修订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即将发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对数学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这也是近期研究的热点,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测评工具等。课程目标实现了重知识、重能力到重素养的转变。
读文献,我快乐。
文献来源:马晓丹. 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百年历程——从科举制度的废除到核心素养的提出[J]. 课程教学研究, 2016(11):29-3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