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的时间看完一本书,不快不慢,不急不躁,东野圭吾君的《信》有感。
对于主人公来说,“救赎”是这本书真正的含义。
对于旁观者来说,“深思”是我们所需要去做的。
对于哥哥—年少无知,诚信悔过
父母早逝,兄弟相依为命,一直坚信“读书才是出头之路”的哥哥为了让弟弟好好读书,苦活累活一把干,身体劳损任不弃。可是大学高额的费用让哥哥铤而走险,选择了行窃,行窃一名富裕的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婆婆家。
行窃很成功,可在出门的瞬间,想起弟弟喜欢吃的食物散发着香味,要不?一起带回去,那便一起吧。
拿到食物,好大的电视,好软的沙发,为什么不去享受一番了?
打开电视,躺在沙发,老婆婆发现了。
最终走向了一条不归路,诱惑,欲望,那一个不是致命的错误。
在监狱,深深的领悟到自己的错误,希望弟弟一定要去受害人家表示歉意。逝者不能复生,伤疤无法复原,哥哥想去救赎。每次哥哥两封信,一封给弟弟,一封给受害者家属。一次不接受,十次很烦恼,十年如一日便是真诚的救赎,哥哥的信,三个家庭。
对于弟弟,肩负着阴影,救赎着人生。
它是一个被动者,不知不觉中被贴上了“杀人犯弟弟”的标签,很痛苦很迷茫,很害怕。
曾经那么努力的哥哥,曾经那么善良的哥哥,如今却成了诗人憎恨的“杀人犯”,不敢相信,但却是事实。
上不了大学,工作被辞退,初恋分手,婚后妻女被歧视,种种遭遇降临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
他不服气,他要远离他的哥哥,从此一刀两断,从此不再写信。
一次偶然,也是一次必然,他来到了受害者的家中,发现了一个秘密,一个属于他哥哥的秘密。
两封信,三个家庭。
对于受害者家属,亲人无端被被杀害,留下的只有伤痛。
当你的亲人被杀害,杀人者入监狱,你经常收到属于他的道歉信,你会有什么感受?
第一次?第二次?第五次?第十次?一个月?一年?
如果你没有回复,他一直写下去了,你的内心深处有什么被触动。
我们应不应该再给他一次机会?
一个人能够长期的坚持做一件事情,莫过于他已经深刻的反思了自己。
《信》
两封信,两代人,两个家庭。
“杀人犯”哥哥在歌曲中诚心忏悔,低下的头,合拢的双手,心中在反思自己的过错。
“犯人家属”弟弟因为妻女被伤害的事件,因为另外一封信的内容,因为当年乐队的伙伴,一起去监狱演唱,一起去救赎,不仅仅是救赎自己,更是为了那些无辜的受害者,为了那些诚心忏悔的犯人。
“受害者家属”儿子在不断地收到犯人的诚心忏悔信,里面全是事实,里面全是真心,你是否会考虑再去他一次机会。
最后的结局没有多与错,只有善与恶,每一个人都找了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
我是巡风,感谢阅读。
字数不多,每天一千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