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古城区搬到工业园区,唯一让我遗憾的是,少了一碗地道的苏式面。主要住在园区的人大多很忙碌,早晨上班的人最多是在全家便利店带上一两个速食早点,然后钻入地铁人群或者临时停靠的小车里,开始一天繁忙的生活。
而我虽然不用上班,但是因为带着一个十个月大的婴儿出门吃碗面也是天方夜谭,更何况园区确实没有像样的苏式面。
最近苏州老字号同得兴面馆开到了园区的时代广场,同得兴的枫镇大肉面算是一个招牌,而且吃上一碗面起码要三四十元,可以说是苏式面中的爱马仕了。
今天偶尔把儿子送去娘家照料,独自跑去园区的同得兴吃面。不知为何,这苏式面馆从古城区开到园区总是变了味,难道真是吃的人不一样了吗?面馆的内部装修就极为奇怪,虽然空间要比在古城区翻了一倍,但是恰恰缺少了那种紧凑的人挨人的感觉。
古城区的苏式面馆,一到吃饭的点,买面的人排起了长队,收银的人速度很快,脑子简直是部计算器。因为位置比较狭小,有时不凑巧得站着等别人吃完,但是不用等很久,吃一碗面最多不过十来分钟,很快就轮到了。
这家面店的收银不需要你排队,坐着点好了交给服务员,如果不是现金结账,就得等着服务员喊去收银台用支付宝或者微信转账。这些倒没有什么不便,只是接下来的等面端上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我和一对母女拼桌吃,母亲大约与我同岁吧,很有礼貌,女儿大概要五六岁的样子。听她们的对话,应该吃完了要去接弟弟。尽管等的时间比较长了,母亲也没有表现的很着急,服务员端上的面,那位母亲也是让给我先吃。我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毕竟自己完全不赶时间。在面店吃面,因为人与人坐的很近,经常可以听听他们聊些家常,看看他们各色表情,也颇有意思。
我点的大排面,等了好久只上了一碗光面和一盘青菜。看得出来新店开张管理出了很大的问题,周边的客人都等的不耐烦起来,服务员看着不少但是手忙脚乱,嘴里还嘟囔着说后厨什么设施不行。
大厅里有一个超大的电视机,正在放着国家阅兵礼,那位母亲为了分散女儿焦急等待的心情,一直在跟她说着阅兵礼,让女儿看,这样等待的过程也不是那么乏味。如果母亲先是火急火燎,那想必教出的女儿也会一样。
汤面的味道还是不错,只是大排有些不地道了,一碗面六十元,等了足足半小时,吃面用了十分钟,换做在市区的苏式面馆,排队等待的人都要砸场子了吧。
我吃完面要离开,本应该多少和这对母女打个招呼,我想着是不是说一句你们慢吃。但是不知为何,自从开始写生活以后,越来越难开口与陌生人交流,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目的,我都希望自己是隐形的。看着别人,听着别人,自己就像旁人一样不用说话。最后思索了一下,还是一句没说就离开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