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家长合作
有理不在声高文/爱在
在家长群里看到一个视频,标题是“上海爸爸陪娃写作业,一气之下,管自己儿子叫爷叔,哈哈哈哈!”
看起来应该又是个搞笑视频,我向来都对这类视频不感兴趣,我犹豫着还是点开了视频。
视频中一位年轻爸爸懒散的地坐在书桌旁,儿子坐在他旁边,手里拿着笔,应该是不会做题了,弱弱地问爸爸,爸爸没并没有回应。(应该是憋着劲儿呢)
紧着接,看着迟迟不动笔的儿子,他突然一声吼:“你想写几就写几,随便你写几,好伐?”应该是被这一声吓得没了脉,孩子写也不是,不写也不是,拿着笔装模作样。
爸爸终于看不下去了,怒气冲冲抓过卷纸给儿子演算,边写边喊:“左边、右边,左边大!确定好!三~倍!爷叔”!!!
“这~里!这里是大到小!除法,用除法!”
接着“啪”的一声,爸爸的大手重重地拍在桌子上,隔着屏幕震得我都一哆嗦!
最后爸爸崩溃般地呐喊:“天天喊累死了!累死了!我们不累的啊?面对爸爸的“吼吼吼”,儿子的心里是何等的“呜呜呜”。
父母兼职了世上“最好”和“最坏”的职业,当孩子们“不熊”的时候,他们就是用什么词语都赞美不了的宝贝,能让你甜蜜到心都化了;而当他们一旦“熊”起来,那就是一场灾难,未完成的作业,考砸了的试卷,脏兮兮的自己......估计没有哪个家长能hold住自己了。
可发怒吼叫真的有效果吗?
肯定有,当孩子亲眼看到亲爱的父母失去控制时,他会满心恐惧,他会暂时的收敛;但他也可能会满心怨恨,对父母置之不理。但这些效果都不会是父母所想期望的。
我们不是不知道吼叫的不好,但怎么才能控制得当,成为温和、体贴,又原则坚定的父母呢?
我发现了一本破解“父母吼”的秘籍《不吼不叫》,它的招式既不让父母羞愧,也没有试图说教,只是教你追踪吼叫行为,理解吼叫原因,明白自己与孩子的气质区别,提供减少吼叫的策略。
书中告诉家长们,谁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人都曾失去控制,对年幼的孩子吼过,只不过有人偶尔为之,有人成了习惯。但不管是哪种,长时间下来,孩子会形成对自我、对世界的扭曲感受,而且还会投下长期的阴影,让他们在青春期时状况百出。
而我们自己朝孩子倾泻怒气之后,看到他一言不发、精神涣散,又或者满怀怨气时,也会陷入自责、羞愧、难堪、甚至绝望之中。
就像视频中的那位爸爸,因为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他所期望的,他开始失望,失去耐心,责怪孩子,可责怪孩子也无济于事,孩子还是不会。
于是,爸爸的愤怒又增加了几倍,他是觉得只有让孩子陷入恐惧之中后,孩子的大脑才会灵光吗?肯定不是这样的,只是他内心不断升级的想法和情绪被孩子的不开窍彻底点燃,他再也控制不住已扣在扳机上的手指,结果是炸了孩子也伤了自己。
事后他肯定会后悔,既心疼孩子,又懊恼自己,懊恼自己为什么学不会那种温文尔雅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就那么难吗?
难道,“不谈作业母慈子孝,一谈作业鸡飞狗跳”的怪圈就跳不出去了吗?
书中的理念和方式对家长很仁慈,它教给我们不能气馁,要对自己有同情心和信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要正视现实,接纳自己,获得改进的动力和勇气。如果我们对自己充满善意,也将能够以这样的态度和方法教给孩子。
作为父母,大家都一样辛苦,都在尽力做好,虽然曾经或以后仍然有可能会犯错,但改变永远不晚,不要自责,也不用羞愧,意识到了改变,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我们有了改变自己的意识,也要做出反省的实际行动,我们必须冲破产生吼叫的“魔障”,还给孩子一片安宁和谐的世界。
回想起改造自己之前的那些日子。有时,从早上就开始吼不起床的女儿,吼她磨磨蹭蹭,吼她快迟到了;中午吼她吃得太少,喝得太凉了;晚上吼她字写的太丑,书读得太差了;睡觉前又吼她为啥不洗脸?
我用吼叫度日,精疲力乏之下,生无可恋的感觉!
吼叫真的很可怕,它会使我失去理智,使我发狂后殃及他人,导致气氛越发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
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家人带来严重影响的同时,我也曾努力控制,可习惯真的很难打破,我一次次地屈服于它时的感觉,是崩溃的,是无助的!
幸好,现在我学会了不苛责自己,原谅自己,知道自己通过学习,学会了追踪吼叫的原因,发现自己的错误和困扰,从而控制自己的情绪爆发次数。
吼叫,不但改正不了孩子的错误,反而使我们与孩子的关系日益紧张,我们在控制自己吼叫的同时,更要学会正面的对待自己和孩子。做到平等,和善和坚定,明白你是要“赢了”孩子,还是要“赢得”孩子?我们通常用吼叫控制孩子,迫使孩子屈服,赢了孩子,而不是维护孩子的尊严,相信可以跟孩子合作。
赢得孩子,也就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地听取你的意见,跟你合作解决问题,彼此尊重,届时也就达到了共赢。
“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告诉自己:“我可以!我可以不河东师吼,可以不羡煞别人的孩子,更可以做一个羡煞旁人的好妈妈”。
网友评论